1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皮肤护理体会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零华俏 发表于:2013-09-21 16:31  点击:
【关健词】 乳腺肿瘤; 晚期; 皮肤护理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是一种难治性的肿瘤,其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手术等,以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1]。因此,对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特别是局部晚期、多发皮肤转移及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因肿瘤压迫引起局部血液供应及淋巴回流较差和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性皮肤损伤,除进行全身性挽救治疗外,加强局部的皮肤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也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收治1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应用10%聚维酮碘乳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9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物半年”于2012年6月29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侧乳房明显隆起、畸形,可见菜花状肿物,大小约17 cm×15 cm,边界不清,质地硬,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局部及周围皮肤红肿、部分结痂,皮下毛细血管扩张,痂皮下乳腺组织糜烂、渗血、渗液,伴恶臭。右侧上肢中度水肿,非凹陷性,血运可,活动明显受限。入院后行右乳腺创面活检,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PR阴性,ER阴性,Her-2强阳性。入院后患者予“多西他赛120 mg+表柔比星150 mg+环磷酰胺0.8 g,d1”方案化疗3个疗程,右乳腺肿物无明显变化。患者于2012年9月17日开始常规放疗,予光子线切线野照射对穿照射右乳腺、右胸壁,DT 50 Gy/25 F;并予光子线单前野照射右侧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DT 50 Gy/25 F。同期每周予“紫杉醇100 mg”单药化疗。放疗后患者右乳腺肿物较前缩小,但右胸壁皮下结节较前增多,于2012年11月9日开始行“右锁骨下动脉灌注化疗术”两次,术中灌注“吡柔吡星70 mg+氟尿嘧啶1 g”,次日予“紫杉醇脂质体240 mg”静脉化疗。化疗后患者出现Ⅳ度骨髓抑制,予对症治疗后血象恢复正常。患者后再予“吉西他滨1.6 g(d1,d8)+奈达铂40 mg(d1~3)”方案化疗2个疗程,过程顺利。患者因经济困难拒绝使用“赫塞汀”靶向治疗。患者经过放疗、多程化疗后及局部皮肤特殊护理后,原右侧乳腺菜花状肿物已基本消失,无高于胸壁,局部皮肤干燥,无发红、渗液,皮下毛细血管无扩张,右侧胸壁皮下多发结节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右上肢水肿明显减轻。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于该患者而言,经历长时间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介入等),其身心均受到极大的痛苦,患者经常表现出极度脆弱,情绪低落,甚至是消极厌世。此时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全程心理支持,安慰患者,尽可能减轻消极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治疗的过程及结果,使其配合治疗。同时应充分了解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医生进行对症治疗及优化、调整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
  2.2 一般护理
  该患者肿瘤面积大,局部皮肤溃疡、渗液、渗血,伴恶臭,为防止进一步感染,局部皮肤应采取严格有效的保护和护理。特别是放疗期间,因患者右乳腺局部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均较差,加之放射野面积大,极易产生严重的放射性皮肤反应。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放射治疗时,不能随意变动体位,以保证照射部位及剂量的准确性,避免正常组织和器官受到照射。照射野标记应保持清晰,如模糊不清,重新标记,不可随意描画或涂改。照射部位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禁用肥皂擦洗,不能贴胶布、涂油膏、涂含金属离子的抗生素软膏或乙醇等刺激性药物,不可用手或其他物品抓挠。应穿宽松、柔软的全棉质开衫内衣,以方便胸部通风。
  2.3 特殊护理
  该患者右乳腺局部皮肤溃疡、渗液、渗血,伴恶臭,且经过放疗、化疗后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感染,医护人员通过特殊的创面换药处理(放疗前及放疗期间1次/2 d,放疗结束1个月肿物明显缩小后1次/3~4 d),使患者右乳腺皮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感染,最后创面愈合良好,方法如下:(1)用高效碘反复冲洗,将创面渗出及分泌物清洗干净。普通外科伤口换药常规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对创面仅仅起到清洁作用,而高效碘具有广谱、高效、无毒、无腐蚀的优点,对金葡菌等各种致病菌,在3~5 min内即可达到100%的杀灭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2]。(2)将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均匀喷涂于创面。贝复济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3]。(3)敷10%聚维酮碘乳膏后用干净纱布覆盖创面。聚维酮碘乳膏能有效减少渗液,促进创面修复,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反应轻等特点,适用于皮肤、黏膜感染[4-5]。该患者在放疗期间,右胸壁、腋下、右上肢皮肤出现多发水泡,用注射器抽干水泡内液体后,再用上述三步换药法进行处理,水泡逐渐缩小、消失,局部皮肤愈合良好。
  3 讨论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肿瘤浸润并阻塞乳腺导管,从而使大量淋巴液瘀积,造成细菌繁殖、生长的有利环境,导致明显的感染性的炎性反应[1]。通过对该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的观察,体会到精心的护理能使肿瘤在较长时间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见,笔者所在医院医护人员所采取的特殊护理措施是有效的,为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但需要更多的病例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及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廖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皮肤护理[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73-74.
  [2]胡杨,刘刚.市售高效碘消毒剂的质量不容忽视[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3):52-53.
  [3]张琛,洪树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01,17(4):25.
  [4]蒋瑛霞,耿广莉,常艳.188例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85-87.
  [5]孙建平,马建新,钱小.聚维酮碘乳膏治疗烧伤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4,6(9):807-80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