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住院分娩3 064例,其中平产2 029例(占66.3%),剖宫产709例(占29.6%),阴道助产128例(占4.2%)。发生产后出血127例,其中剖宫产83例(占65.3%),平产38例(占30.0%),阴道助产6例(占4.7%)。行子宫切除2例,肌瘤剜除2例,无孕产妇死亡。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27.5±2.4)岁。初产妇90例,经产妇37例,有宫腔操作史65例,有子宫手术9例,孕晚期出血14例(前置胎盘12例,胎盘早剥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127例,比较三种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及出血量的影响。
1.3 诊断标准 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相集合测定产后出血量,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1]诊断为产后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原因 本组产后出血127例,出血量最少为500 ml, 最多为2 500 ml,发生休克8例,行子宫切除2例,无孕产妇死亡,因前置胎盘早产致围产儿死亡1例。出血原因:宫缩乏力80例,占人口总数63.0%,胎盘因素24例,占18.9%,软产道裂伤4例,占3.2%,凝血功能异常3例,占2.4%。
2.2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三种分娩方式相比较,剖宫产产后出血与平产及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见表1。表1 三种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2.3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三种分娩方式所致产后出血量比较,>1 000 ml的严重出血中,剖宫产与平产及阴道助产产后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明显多于后两者。 见表2。表2 三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3 讨论
3.1 本组资料显示,各种原因所致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时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占63.0%,其中与产妇过渡紧张、产程延长、子宫肌纤维过渡伸展为主要因素;其次是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占18.9%,以胎盘粘连和前置胎盘多见,多次宫腔手术史及剖宫产史导致子宫内膜受损,感染的机会增加,易发生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而胎盘因素又是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之一。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1%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前者是后者的4~5倍,出血量>1 000 ml,占24.1% ,阴道分娩占11.4% ,前者是后者的2倍,两者比较,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其严重程度更高,危险性更大。剖宫产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有:产程延长、羊膜腔感染、子宫肌纤维过渡伸展、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等因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子宫下段血管曲张以及子宫下段切口附近有粗大血管,或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附近,导致子宫切口出血。
3.2 产后出血防重于治,早期识别出血倾向早期干预,产前对高风险因素的识别,对子宫张力过大,如多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存在影响子宫收缩力的因素如多产、产程过长或产程停滞、羊膜腔感染及长时间使用缩宫素引产等危险因素时,应加强对子宫收缩的管理。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无效时行阴道填塞纱布、子宫动脉结扎或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B—Lynch缝合术,仍无效且出血量多,可能危及产妇生命,须行子宫切除术。对于剖宫产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孕期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增加孕产妇对分娩认识,帮助她们掌握分娩的主动权,使用分娩镇痛方法消除产妇对分娩阵痛的顾虑,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对于子宫切口血管出血,快速娩出胎儿后用卵圆钳钳夹切口,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或宫体注射缩宫素。对于软产道裂伤,要认真检查裂口边缘,缝合时要避免回缩的血管遗漏。治疗上要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时准确进行处理,积极纠正休克,改善病人一般情况,做好母体监控,积极纠正凝血系统异常。医务人员要提高识别和处理危重急诊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流失,维护生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