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校园社会思潮分析

来源: 作者:作者:李红军,史君榕,罗政忠  发表于:2010-08-12 13:39  点击:
【关健词】社会思潮;高校;大学生;影响,医学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关键词】  社会思潮;高校;大学生;影响

             社会思潮是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作用[1]。社会思潮具有传播特性,其传播过程一般是从高层知识分子到一般青年学生,再到社会群众。因此,作为各种思想文化产生、传播的集散地,知识分子云集的主要场所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前沿,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在当前校园社会思潮中,既有与社会发展和主流意识形态方向相一致的正确思潮,也有与社会发展和主流意识形态方向相背离的错误思潮。正确的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对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错误的社会思潮则会影响校园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给青年学生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成为阻碍青年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因素。就当前来说,对我国高校学生群体影响较大的错误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普世价值观等等。

  1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是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工党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总称。自19世纪40年代初在西欧正式形成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对当代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极力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反对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认为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自由、平等、相助等人类理性、伦理原则的实现。即社会主义本质只是一些基本价值目标,没有制度的依托。因此,它声称其社会主义目标是要“为一个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奋斗”,是要“建立一个自由人能以平等地位共同工作的社会”,“将自由、公正和团结结合起来的、和平民主的世界”。民主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潮,但是它却用“人道”、“民主”、“社会主义”等伪装掩藏起来,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使人们往往误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他们倡导“平等、博爱” 、“社会公平” 、“全民福利”和“超阶级的普遍民主”等,极富煽动性,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发了这些国家的政治动乱,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中亚的颜色革命等。出于“和平演变”的需要,我国高校也一直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觊觎的一块战略要地,集中于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意欲用各种貌似“繁花似锦”的理论来演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少学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加之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而陷入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陷阱,划不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推崇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成了“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应声虫。在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大学生中,研究生和党员所占比例较大,他们作为大学生中思想较为先进的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旦有趋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理论的思想形成,无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产生不小的冲击。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锐利武器揭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所包含的政治观和价值观的本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近些年来在我国传播的重要的错误社会思潮之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有较长的历史,它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一种理论。“华盛顿共识”之后,已经由一种理论、学说政治化为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成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向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武器。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经济上主张“使经济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尽可能快地私有化”,并且在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强硬措施保证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实施;在政治上极力鼓吹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推行美欧式的多党制、民主化,宣扬政治多元化和文化的美欧化。新自由主义对世界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前苏联、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蔓延开来, 不仅造成了思想混乱,而且也影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危机,并进一步演化为政治动荡。这种思潮在80年代中期渗透到我国。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80年代多次到我国宣传这种思潮。目前它不止是一种思潮,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高校校园也有所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产生了认知困惑,形成了强烈的实用主义、全面的市场交换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绝对的自由主义等有害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警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有清醒的认识,从我国国情出发,引导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五四运动以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产生。80年代以来,它作为一种强烈的社会思潮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人文精神。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口“重新评价”历史,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其主要表现是:提出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中国选择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是疯狂和幼稚的表现,革命就是杀人流血,是一种单纯破坏的力量,给中国带来很深的灾难,对历史没有作出任何贡献。因此应当“告别革命”,反对革命的一切后果;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所谓的“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走上了“以俄为师的歧路”, 使中国耽误了60年的发展,“至少虚掷了三代人的血泪精华”。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因此,从本质上看,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是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不“虚无”的则是为早已有历史定论的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歌功颂德。在一些人那里,历史成了一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们不是从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形出发去诠释历史,而是想当然地解构历史又重构历史,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寻找根本没有历史根据的另类“历史规律”和“发展道路”,其目的在于延续处于穷途末路的反动政权,阻挡历史的进步。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否定革命,美化和歌颂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丑化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按照西方的那一套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摧毁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把中国历史拉向倒退,使强国之路归于破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精神成人”之负面影响甚巨甚深,使他们对繁纷复杂的历史现象无法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影响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是非、美丑、荣辱标准的颠倒,给学生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种谎言和迷雾,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

  4 公共知识分子思潮

  “公共知识分子”问题,从概念到基本观点,都源于西方的知识分子理论。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管理高度科层化,知识分子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作用日益局限于所属狭隘领域,服从于市场原则,依附于国家体制和各种社会机构,于是, 西方思想家们提出了重构知识分子公共性的问题。最早明确提出公共知识分子概念的是美国哲学家雅各比,他在1987年出版的《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使用了“公共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专业,放眼天下,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并呼吁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充当引路人的公共知识分子出现。其后,法国哲学家利奥塔、布迪厄,美国学者萨伊德等对公共知识分子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形成西方“公共知识分子”理论思潮。20世纪90年代,“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流入我国,成为炒作一时的衔头,先是出现在一些出版物上,进而挂在网上、见于某些报刊,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它极力把“公共知识分子”描绘成“公共意识和公共利益的看门人”、“社会正义和世道良知的守护人”、“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言人”,这样的知识分子观,与我们党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论断,与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显然是不相符的[2]。近年来,“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也对青年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大学生以认同这种理论为时尚,更有个别人以它介入现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质疑。这实际上已经影响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知识分子”论不仅是对当今中国社会民主进程和舆论现状的武断错判,而且是一种新的“英雄史观”、“精英史观”,抹煞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5 普世价值观

  “普世价值”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思想体系,是在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和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及宗教神学的需要所产生的。“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的泛起有一个过程。2005年10月,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个别自由派知识分子就以民主的所谓“普世价值”为理论武器,攻击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2007年秋天开始,在某些报刊杂志和网站的推动下,“普世价值”在我国开始传播、扩散并悄然蔓延。2008年又借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北京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等机会大肆宣扬炒作,误导了很多群众、青年学生和党政领导干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错误思潮。“普世价值”思潮的实质是企图改变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按所谓“普世价值”即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的政治制度;在思想上,企图废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为圭臬,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鼓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经济制度方面,为全盘私有化制造舆论,企图釜底抽薪,搞垮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在国家统一问题上,迎合西方敌对势力,支持配合藏独、台独等分裂势力,站在了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对立面上[3]。目前,对高校学生影响较大的是那种把“淡化意识形态”宣扬为“普世价值”的主张和倾向。这种倾向的蔓延,严重危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双重不良效应:一方面,由于崇尚“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大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崇尚“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青年学生会对各种渠道来的错误思潮缺乏必要的戒备和鉴别力,而受其污染和侵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揭露在“普世价值”外衣包裹下的错误思潮的实质,必须注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参考文献】
  1]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7.

  [2] 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N].光明日报,2004-12-14.

  [3] 刘书林.“普世价值”问题出现的过程、原因及实质[J].政治学研究,2008,(6).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