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是采用先进的仪器,利用梯度离心的原理,根据血液各成分的密度差异,将血小板进行分离、收集,以供临床治疗疾病应用。但在采集过程中,偶有混入红细胞发生冲红现象,既影响了血小板的采集,又造成耗材。笔者对鹤壁市中心血站机采中遇到的30例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要求。机采前外周血PLT≥150×109/L,HCT≥0.36,两献血时间间隔>1个月,7 d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类药物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将机采血小板出现冲红的30例献血者作为冲红组,随机选择未冲红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90例作为对照组。
1.2 仪器设备 NGL XCF 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耗材为P-2000,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希森美康公司),血液保存液(Ⅰ)(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血小板振荡保存仪XHZ-Ⅱ型(苏州市医疗仪器厂)。
1.3 方法 首先将供者性别、身高、体重、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抗凝剂:全血为1:10,预设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单份2.5×1011/L,严格执行鹤壁市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对两组献血者机采前静脉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血液指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血象检验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血细胞分离机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笔者所在站采用NGL XCF 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将特制全密闭管路内的体外循环全血,通过转速为4800 r/min的离心机进行离心,通过梯度离心法,依据重力法从上而下将血液分成血浆层、血小板层、白膜层和红细胞层四层,在收集血小板形成峰值时,血泵将分层的血液向上平推,通过光学探测装置探测各层面透光度的不同,来识别并收集血小板[1]。血小板采集质量与探测装置的精确度密切相关,因此,对光学探测装置应当保持清洁,定期校准机器参数、定期维护,并且正确熟练各种管路安装操作。
MCV、MCH、MCHC是反映红细胞状况的指标,决定着红细胞的体积和自身密度[2]。当献血者采集前MCH、MCHC、MCV等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指标偏低时,由于红细胞体积偏小,血红蛋白含量少,密度低,红细胞与血小板分层不明显,有少量红细胞混悬于血小板层。光学探测设备将这些未成熟、密度较低的红细胞误认为血小板进行收集,造成机采血小板冲红[3],影响了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本文结果显示,冲红组的MCH、MCHC、MCV等指标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尽量选择MCH、MCHC、MCV均正常的献血者进行机采血小板。
另外,由于献血者精神极度紧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其末梢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在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的作用下,使血小板聚集、黏附和释放功能增强,也可发生冲红现象;献血者献血前食用了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脂肪颗粒混入血液,可使血浆产生混浊,影响光学探测装置的识别能力,也可使红细胞大量混入。
因此,为防止机采血小板发生冲红现象,保证机采血小板的质量,要严格按照标准筛选献血者,做好宣传工作,人性化护理,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检测,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有效防止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天凤,钱超英.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61.
[2] 谢小平,张华.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220-221.
[3] 吴晓雪,叶志勇.机采血小板冲红现象简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