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62-01
急性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常见病种,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的不良化以及环境污染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疾病发生率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然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病种,亟需开展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研究,确保对急性心绞痛的治疗和控制。总体而言,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只需立即进行常规用药治疗便可有效改善病情,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常规用药治疗显然难成其效,多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才是有效之策。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病例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用药方案,最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得出急性心绞痛的最优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进行病例甄选,选择70例作为病例治疗用药分析研究,其中男性病例48例,女性病例22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2.3)岁。
1.2 方法:将7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病例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以30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在一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
1.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通过对患者用药治疗之后的心电图测试来确定是显效、有效抑或是无效。其中,“显效”表现为心电图静息时患者出现缺血性,且其改变呈现正常状态恢复。“有效”表现为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高于1.0 mm,但其导联倒置T波变浅超过50%,并没有达到正常的水平或是T波从平坦状态转为直立。“无效”则表现为心电图显示均未达到上述指标[2]。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治疗之后的心电图测试发现:对照组心绞痛患者35例,显效10例,占该组比例为28.6%。有效9例,占该组比例为25.7%。无效16例,占该组比例为45.7%。观察组心绞痛患者35例,显效16例,占该组比例为45.7%。有效15例,占该组比例为42.9%。无效4例,占该组比例为11.4%。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可见,采用常规用药+氯吡格雷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效果更优,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性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常见病种,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患者心脏器官产生异常之后出现的病变状况,其中男性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一般为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为主。引发急性心绞痛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冠心病,此外,负面情绪的累积如暴怒、焦虑、恐惧等等,同样会明显提升心绞痛的病变发生率。
急性心绞痛的发病特征主要表现为突然感觉到心脏剧烈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左右,疼痛感明显,冠心病严重患者甚至出现休克,心肌梗死等等严重情形,危害患者的生命。
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进行病例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通过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临床用药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用药评估。从治疗的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总有效率达到88.6%,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3%,且两组有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究其缘由,在于氯吡格雷能诱导血小板使其产生活化,并诱导凝血酶的产生,尤其在配合阿司匹林用药时,对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利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心绞痛可有效缓解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发病率,另外还可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仙丽.关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35):25.
[2] 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 (21):4676.
[3] 刘旭武,蒋丽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11):81-82.
[4] 张跃.62例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4):120.
[5] 高远毅.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3(2):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