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珍宝岛战斗概述
(一)珍宝岛地理位置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坐落于中俄交界的乌苏里江主航道中间线中方一侧,由于其位于我国最东端,故人们常称珍宝岛为“东方第一岛”。岛长2300米,宽500米。涨水时,此岛被水隔离,距我岸100米,距俄岸300米。枯水期,沙滩裸露,与我岸接壤。岛所在江段盛产江鱼,我岸有些老渔民住岸捕鱼,故得名“翁岛”。人们见岛形似“元宝”,又叫“珍宝岛”。珍宝岛一直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时,苏方出示的地图把边界线画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中国岸边,把珍宝岛划归苏联所有。从此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地区开始出现一系列摩擦。
(二)珍宝岛事件原因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中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结成同盟。究竟什么原因使原本友好的两个国家反目成仇,最后兵戎相见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历史遗留问题。沙俄通过强权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920年9月,苏俄政府在“第二次对华宣言”中明确宣布:“以前俄国政府历次同中国订立的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俄国租界”。[1]1926年中苏双方举行会谈,商议重新划分边界。由于苏联对华政策的不断变化,再加上中国时局动荡,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协议。中苏边界问题由此长期悬而不决。这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给苏联制造了借口,成为中苏双方武装冲突的导火线。
2.意识形态出现分化。建国初期,中苏关系融洽,双方渡过了一段蜜月期。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公开否定斯大林一切的功绩,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中苏双方围绕苏共20大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平过渡”和对美政策等问题产生分歧,赫鲁晓夫开始一系列干涉中国主权和内政的行动,把中苏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压服和控制中国。
3.苏联全球战略的制定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抬头。二战使苏联认识到军事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鉴于冷战期间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历届领导人都注重发展军事产业,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军事机器。1958年4月,苏联提出要与中国建立由苏联控制的“长波电台”,同年7月,又提出要与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并提出要使用中国的港口,这分明是向中国要求租借权,进而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苏联进行了多次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
4.苏联军队在边境上的频繁挑衅。勃列日涅夫为了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上台后就不断授意在中苏边境地区制造事端。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苏联挑起边境事件4189起之多。在不断升级的中苏边界争端中,珍宝岛地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苏方自恃军事力量强大,不断在珍宝岛地区向中国军队进行挑衅。此外,苏军还多次打伤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战士,并在报刊上扬言,若中国军队再敢上珍宝岛巡逻,就使用武力解决的办法。
以上历史事实表明,珍宝岛事件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中苏矛盾在边界地区的具体表现,是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破坏边界现状,武力解决边界争端的必然结果。
二、中苏在珍宝岛地区的战略博弈
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地区的战略博弈,到底谁是最大的赢家,还是都是输家?本章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辨析。
(一)中苏外交关系的演变
从50年代起,中苏关系经历了急剧性地变化,从蜜月期的兄弟关系直接跌到了兵戎相见的仇敌关系,这其中必然经历中苏两国一系列的调整和博弈。
1.50年代的中苏关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一边倒”政策是中国对苏联外交的首要原则,在这项原则指导下建立的中苏同盟是整个50年代中国外交的基石。中国在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为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和物质基础。尽管中苏边境在50年代处于平静状态,但历史上的中俄不平等条约及两国边界问题还悬而未决,边界争端的始因依旧存在,这就在两国关系中埋下了边界冲突的隐患。
2.60年代的中苏关系
从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发生分歧,中国共产党在对斯大林的评价及和平过渡、和平共处等问题上与苏共发生分歧,对赫鲁晓夫和苏共处理波匈事件中的“老子党”及大国主义作风表示不满。中苏两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对外战略的方针政策发生了全面和根本的分歧,也直接造成了中苏在国家利益上的严重对立。随着中苏两党矛盾逐渐激化,中苏边界冲突逐步升级,以致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最终演化为珍宝岛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3.中苏在珍宝岛战斗中的战略调整
七里沁岛流血事件后,中方加强了在中苏边界东段的边防警戒,边防部队严格遵守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有重点、有计划地打击苏军的挑衅,力争做到“不斗则已,斗则必胜”。中国边防军在苏联挑起的一系列时段中只是做出有限的反应,始终采取了忍让和克制的态度。直到1969年1月25日,军区才提出了珍宝岛地区反干涉斗争的方案。中国在自卫反击战中取得了胜利,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珍宝岛事件表明中国不怕苏联的军事威胁,不允许苏联对中国实行侵略政策,这就使苏联看到与中国发生战争的不利前景,迫使苏联采取措施结束边界冲突的局面。因此,苏联政府1969年3月29日就中苏边界问题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恢复1964年在北京开始的中苏边界谈判。但是,苏联在声称愿意和中国进行边界谈判的同时,大量增加中苏边界地区的军事力量,甚至决定采取更为冒险的核讹诈与核威胁策略。
为缓和中苏之间的紧张形势,中苏双方从1969年10月20日到1978年6月,进行了15轮边界谈判。但由于苏方一直坚持自己的原有立场,边界谈判始终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虽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中苏两国边界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苏边界的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二)中苏博弈中的美国因素
60年代末,苏联经济高速发展,并加大了对军备的投入,苏联凭借着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军事实力,开始实行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但此时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巨大的战争负担及国内的反战运动和民权运动浪潮交织在一起,使美国陷入内政外交的困境,已无力保持全球扩张的势头。美国要在冷战中重新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要借助第三方力量。珍宝岛事件的爆发让尼克松-基辛格政府看到了中美接近、共同抵制苏联威胁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因此1969年美国宣布放宽对华贸易和旅行等方面的限制;主动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示好,并暗示从台湾撤军;宣布终止对华贸易禁运等。这就使中美苏三国之间因中苏之间的珍宝岛冲突而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微妙的特殊关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珍宝岛事件虽没有直接导致中美接近,但一定程度上给了中美缓和的契机。可以看出,美国改善对华关系是出于美苏争霸的需要,中国利用美苏矛盾,迫使美国改变原来的反华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国在中苏博弈中的胜利,也是中国外交战略的胜利。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