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廉洁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2)

来源:nylw.net 作者:刘在鑫 发表于:2010-08-25 10:59  点击:
【关健词】孔子;廉洁教育思想;当代意义
第三孔子虽然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但不仅没有反对通过正当的方式追求个人的合理利益,而是主张个人可以在道义的情况下也可以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用孔子的话说智者利仁因民之利而利之(《论语尧曰

  第三孔子虽然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但不仅没有反对通过正当的方式追求个人的合理利益,而是主张个人可以在道义的情况下也可以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用孔子的话说"智者利仁""因民之利而利之"(《论语·尧曰》),也就是说聪明仁厚的人应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然后自己从中相应获利。孔子还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人都会有欲望,都想要"富"要"贵",但是,富与贵是建立的通过正经途径的基础上取得的,而非采取不合道义的非正当手段取得;否则,就宁愿不要。 孔子还进一步论述为"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如果一个为官之人,只知道考虑自己的私利,不为民谋利,必定会招来人民的"多怨";最后会导致"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里仁》),直接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要不得的,为政之人一定要铭记"因民之利而利"(《论语·尧曰》)。
  这样,孔子就为他的学生构建了比较合理的义利观,学生也因此在"义"与"利"面前有了取舍的道德标准,有利于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三、大力倡导节俭,反对奢侈腐化和横征暴敛
  孔子大力倡导节俭,反对奢侈腐化,主张量入而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曰:" 政在于节用"。又载: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的回答是:" 政有使民富且寿"。孔子的解释是:"薄赋敛则民富, 无事则远罪, 远罪则民寿。"鲁哀公不以为然, 说:"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说:" 诗云:' 凯悌君子, 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说苑· 政理》
  鲁哀公也是个贪得无厌、奢侈腐化的君主, 他把个人利益看的高于一切,把君民利害关系对立起来, 认为民富则君贫。孔子则从长远利益出发, 大力倡导节俭,劝哀公薄敛省刑。
  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年饥, 用不足, 如之何?"有若回答:" 盍彻乎?"(何不征什一之税呢?) 鲁哀公说:" 二, 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就是说征收十分之二的税, 我还不足用的, 怎么可以征收十分之一的税呢? 有若说:"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论语· 颜渊》
  有若极力反对鲁哀公增加赋税,要根据百姓的富裕程度而征收赋税。有若表述的就是孔子"倡导节俭,反对奢侈,主张量入而出"的思想。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 先进》)
  鲁国的专政大夫季氏聚敛了很多财富, 比周室公侯还富, 而孔子的学生冉求为季氏宰,还四处搜刮以增加季氏的财产,孔子十分恼怒, 召呼他的学生们说:"冉求 ,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这再次表明了孔子大力倡导节俭,反对奢侈腐化、横征暴敛,甚至为表明自己的节操,而不惜师生情。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八佾》)
  孔子认为,讲到礼仪,与其奢侈,宁可节俭。讲到丧葬,与其办得周全,不如心里真正悲痛。这是他倡导节俭的一个表现,孔子还进一步认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奢侈腐化显得傲慢无礼,朴素节俭虽然显得寒酸简陋,但两者相比,宁可寒酸简陋。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先进的,于社会、于人民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孔子廉洁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古代孔子在廉洁教育中,从"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求为政要起表率模范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大力倡导节俭,反对奢侈腐化和横征暴敛"等方面入手,对于今天学校推行廉洁教育还有借鉴意义。
  一是学校在进行廉洁教育时,应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什么样的廉洁观决定廉洁教育的成功与否,学校在进行廉洁教育时,首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当前,学校应以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廉洁观。
  二是大力推行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在廉洁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给弟子树立"尧、舜、禹、武诸先王"等学习的榜样,让学习有学习和仿效的依据。当前学校在进行廉洁教育时,也应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以培养学生的廉洁思想。
  三是教师要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学校在推行廉洁教育时,组织和实施的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学习的模范和榜样。孔子在教育过程中,以身作则,今天的教师同样要学习孔子的教育方法,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参考文献:
  [1]纪欣,于多珠.吸收历史优良传统,促进廉政文化建设[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9):71-74.
  [2]赵杰.走出"贤人政治"观念的误区[J].宁夏党校学报,1999,(1):56-59.
  [3]邹远修.中国早期廉政思想探源[J].昌潍师专学报,2000,(2):84-87.
  [4]吴荣政.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J].中国文化研究,2001.
  [5]唐建华.儒家治国理念浅析[J].武汉大学学报,2006,(5):337-341.
  [6]涂爱荣.浅析孔子德政思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现实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2-54.
  [7]夏云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277-28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