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2可以看出二拍中在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时,次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动量词,而同义的回1用法很受限制,适用面狭窄,下面我们从历时角度看一看这两个词的发展情况。 动量词回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当时使用不广,几百
由表2可以看出“二拍”中在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时,“次”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动量词,而同义的“回1”用法很受限制,适用面狭窄,下面我们从历时角度看一看这两个词的发展情况。
动量词“回”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当时使用不广,几百年间发展很快,至唐代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通用量词,在《全唐诗》中出现次数333次,占第一位。据金桂桃考察,“回1”在宋代达到全盛状态,元代开始迅速衰退,至明代衰退之势停止,清代又略有回升。现代汉语中它的用法也没有回到唐宋时的强势,使用很受限制。
“次”作为动量词由“位次”义引申而来。南北朝时已有用例,唐宋开始持续发展,元代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明代就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许多用法已与现代汉语一致,在现代汉语中,“次”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动量词。据刘街生对近三千个专用动量词用例的统计考察,动量词“次”的出现频率占了40℅,而“回”只占总用例的大约6℅多一点。
我们考察的“二拍”中“次”与“回1”的用法基本符合金桂桃的描述,即“二拍”中“次”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而“回1”几乎衰退到极点。
考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元代“回”发展出表短时量的用法,相当于表时间的动量词“会”。“回”的这一用法迅速发展,到明代远远超过了表动作频率的用法。我们把“回”表短时量的用法用“回2”表示,并统计了一下在“二拍”中它的使用情况。“二拍”中“回2”共出现96例,作状语1例,作补语95例,用于“把”字句1例,带词缀“儿”1例。如:
(41)大家笑了一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
(42)把性定一回,重把经念起。(《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
(43)白日里鬼胡行,这回儿不见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回2”的迅猛发展使“回1”的适用范围变得狭窄起来。葛本仪在论述词义的演变规律时,谈到一个词分化出新义后对词义系统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新义产生后,促使某些旧词义的指称范围和内容发生某种情况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旧词义指称范围和内容的扩大或缩小。动量词“回”的发展正是如此,表短时量的用法产生后,原来表动作频率的用法发生改变,范围缩小了。至于到清代“回1”略有回升,可能是因为“回2”的使用频率在清代开始下降,直至现代汉语中这一用法消失,因为同样表短时量的动量词“会”迅速发展,占了优势,所以同义的“回2”走向衰退,一些称量对象开始重新为“回1”所用。
(二)动量词“次”的迅猛发展与它自身的特点有关,它的原义本身含有“次序”义,故虚化为动量词后就专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语义较为单纯,对所量动词的语义要求不高,相应地能适用的动词类别就丰富。而“回1”产生之初语义也较单一,所以在唐宋时成为通用动量词,元代产生了表“动作持续时间不长”的语义后,“回1”迅速衰退,而语义一直单纯的“次”迅速发展,代替“回1”成为了通用动量词。只要是需要表达动作的次数,基本上都可以用动量词“次”称量,如在“二拍”中几乎所有行走类动词都用“次”称量,而完全不用“回1”。可以用“回1”称量的动词,多数也都可以用“次”代替。
(三)从句法功能的角度看,“次”的用法更符合汉语的发展规律。“二拍”中“次+数词”作补语的用法多于作状语的用法,而“回1+数词”作状语的用法多于作补语的用法。多状少补与汉语动量词朝多作补语发展的方向相悖,“次”多补少状,基本是顺应汉语动量词的发展规律的。
四、结语
“二拍”中的计数动量词“次”和“回”呈现出“次”强“回”弱的局面,在使用频率、适用范围、句法功能、组合能力方面有很大差距,“次”已经成为一个通用动量词,在唐宋时期一度强盛的“回”则衰退到了极点。究其原因,“次”的强盛与它自身的特点有关,最重要的是它的发展符合汉语动量词的发展规律,而“回”的衰退则与元代新发展出表短时量的用法有关,同时违背动量词多补少状的发展规律也是一个深刻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张美兰.论《五灯会元》中同形动量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2]王绍新.从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词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7,(2).
[3]高文盛.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究,2003,(2).
[5]孙欣.明代四大传奇量词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金桂桃.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7]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11]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2]叶桂郴.《六十种曲》和明代文献的量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何青霞 尉春艳河北承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06700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