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宗教文化对比看其价值观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孙小玲 发表于:2012-01-26 11:04  点击:
【关健词】宗教文化;跨文化交际;价值观
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文章分析了中西方宗教在宗教精神上的主要区别,阐述了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对各自文化生活的影响,以期能使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

 宗教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通过宗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窥见人类社会以及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的文化状况。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以及同各国联系和交流的增加,宗教交流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宗教精神及其对各自的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我们会发现二者之间极大的不同。因此,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行为行动,也有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
  1. 多元共处与一神崇拜
  中西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宗教与宗教文化。中国民族众多,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因此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多元并存的国家,对不同的宗教采取宽容的和平共处的态度。在中国历史上,异教徒的概念比较淡薄虽然个别时期曾发生过利用皇帝的权力排斥异教的事情,但总体看来,各宗教之间通常是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形成了儒、道、佛三教共存的局面,充分反映了宗教多元共存的思想。
  在中国,儒家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最深,儒教思想的核心就是仁爱,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注重炼丹等养生之术。佛教在本质上是与世无争的出世之教,强调众生平等、生世轮回和因果报应,宣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主张。儒、道、佛三大宗教相互交融,三教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不同宗教的神仙甚至同时受到顶礼膜拜,因而有“见庙烧香,见神磕头”的习俗。[2] 宗教信仰的多元共处,反映了中国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世俗的生活目标。
  在西方,由古希伯来教发展来的基督教成为真正代表西方人的宗教。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民族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区,继承了犹太教的上帝概念,认为耶稣是上帝之子,传布上帝授予的使命,宣扬上帝要在人间建立天国的福音。[5] 在基督教发展历史上,由于对《圣经》的不同解释和理解形成了许多宗派,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但不管是哪个教派在基本的宗教观念上是一致的,都信奉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和天堂地狱说。
  基督教是一神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基督教认为,一个人只能信奉一个神,一个宗教,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是绝对的、唯一的神。在西方历史上,迫害异教徒的战争与事件源远流长,目的都是要消灭异教徒,以维护维护自身教主和教义的绝对性、至上性。我们经常说西方文化是多元文化,中国文化是一元文化,实际上并不尽然。在宗教方面,情况恰恰相反,西方是一元的,中国才是多元的。
  2.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人与神的关系是任何宗教都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中国宗教从根本上看是人本位的,而西方宗教则是神本位的。中国宗教文化以人为本,不论是儒教、道教还是佛教禅宗,其最终目的都是人的幸福。先秦时期的儒、道、法、墨等各家探讨的都是有关“人生”和“民生”的问题,而对天的“本原”问题兴趣不大。道家虽然尊崇“天然”,但是对天之“所以然”却并不进行深入的探究。儒家也承认天的权威,但缺少对天之本体的探索,而对人更加感兴趣,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等说法。佛教中的佛和菩萨是人通过修习佛法来成就的,只要人们潜心进行自我心性的修养,人人皆可为神,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2]
  西方宗教则更多地反映了以神为本的精神。基督教文化认为,基督教的一切理论都是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它的核心是对神的本质的论述和对神人关系的思考。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创造自然万物、时间空间,他存在于自然之外而不是自然之中,为自然立法,制定自然界发展与变化的规律。[3] 可见,基督教中人与神是分离的,神是绝对超越的,人只是作为神的创造物而存在。只有信奉耶稣基督,相信他能够替人们赎罪,人们的灵魂才可以得救。
  3. 性善论与原罪论
  关于人的本性,中国宗教受儒家性善论的深刻影响,基本上对人性持肯定的看法,在伦理生活中洋溢着一种乐观的情绪,即人皆可为圣贤。儒家坚持人是至善的存在,逻辑的结果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家讲人格修养,道教、佛教讲去恶从善,以求超越,禅宗讲注重内心锻炼的禅悟、现世的人性历炼与修养及其德行的讲求,使得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对现世人生的乐观态度。
  基督教的原罪说对人性持否定的态度,据《旧约》记载,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神的旨意,犯下原罪而被驱逐,世世代代为罪人。因此人生来就有罪,人生就是受苦以期待死后灵魂的救赎。虽然人被称为上帝的子女,但在神面前,人的地位是卑微的,低贱的,只有听从神意才可以从罪恶的贪欲中被拯救出来。[5] 正是由于这种原罪观,西方人在其精神生活中形成了强烈的忏悔意识。
  4. 结论
  中西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中西方的价值取向,并指引着中西文化沿着不同的航线向前发展。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宗教文化在文化交流、哲学和语言领域结出的丰硕的果实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的宗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世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宗教中唯心的和虚幻的东西将会逐渐被人们抛弃,宗教中积极的科学的成分仍将为人们所保留和继承,并与社会进步的伦理道德相融合,成为推进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孔丘. 孔子·家语在厄[M].
  [2] 梁晓鹏. 中西宗教文化管见[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3] 刘承华. 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内涵[J].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2(3).
  [4] 徐志锐. 周易大传新注[M],齐鲁书社,1986,342.
  [5] 周媛. 早期基督教[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孙小玲(1986-),女,籍贯:湖北,襄樊 工作单位:湖北大学,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