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的拨款达37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美国对“古阿姆”各个成员国的援助。
可以说,克林顿时期美国对独联体的政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俄罗斯作为重点,积极推动独联体国家向西式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二是出于对俄罗斯的防范,加强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增加援助,支持他们的“去俄”立场,介入独联体。需要说明,在克林顿时期的独联体政策中,以俄罗斯为中心扩展民主占有更大的比重,是此阶段的最大特点。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主要是在独联体的外围进行的,比如北约加快东扩、科索沃战争、轰炸南联盟等等。独联体地区尚未成为美国遏制俄罗斯的主战场。
二、小布什时期:渗透独联体。遏制俄罗斯
与克林顿政府关注全球化问题、强调多边主义不同。共和党掌权的小布什政府更重视现实安全利益。在小布什的外交政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地缘政治、权力政治和实力均衡等现实主义理论。其外交政策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
小布什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是现实主义,改变像俄罗斯这样一个战略大国不是美国国家安全的优先任务,俄罗斯由谁统治并不重要,美国应该关切的是俄罗斯的实力,因为它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言下之意,美国今后将大力弱化、遏制俄罗斯。随着遏制战略的推行,在独联体地区美国必将继续推动多元化方针,加强渗透,削弱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影响,阻止俄罗斯以独联体为战略依托实现崛起。在布什执政的八年中,美俄关系总体上阴多晴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美国对俄罗斯在独联体利益的挑战与威胁。
(一)借助“9.11事件”驻军中亚
“9.11事件”的发生为美国进一步渗透独联体提供了契机。2001年9月,普京表示支持美国反恐,不反对中亚国家向美国提供机场。中亚国家也纷纷表态允许美军使用本国的****机场。美军开始陆续进入中亚,先后获得中亚五国的领空通行权和七个机场的使用权,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机场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机场被美国租用作为军事基地,驻有大量美军。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军不仅没有撤军,而且通过与中亚国家签订双边协议使驻军中亚合法化。不断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2002年2月,塔吉克斯坦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至此,所有的独联体国家都成为该计划的成员。美国不断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援助,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2003年4月,美国提出“新中亚战略”,重申将中亚地区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明确表示不承认俄罗斯在这一地区拥有特殊利益和地位,致力于扩大对中亚各国经济、政治、军事和人文等各个领域的渗透,从而确立美国对中亚的控制权。2006年,美国成立“南亚和中亚事务局”,将中亚地区事务从欧洲和欧亚事务局中分离出来归其管辖,中亚在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美国还借机大力发展与高加索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的军事关系。
(二)在独联体国家策动“颜色革命”
独联体地区自冷战后就是美国“民主改造”的重点地区。克林顿时期,美国就不断加强对独联体的“民主渗透”。小布什上台后,也从未停止在独联体地区推进民主战略,只是,“与自由主义的威尔逊主义者不同,他们不是为了民主和人权本身的缘故来促进民主。确切地说,促进民主对于新保守主义者来说意味着支持美国的安全和进一步提高美国的世界地位,促进民主与美国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美国不仅限于通过援助来“扩展民主”,而且还直接干预独联体国家的总统和议会选举,扶植“亲美”政权,扩展美国的利益。独联体地区接连发生了三场“颜色革命”,即2003年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致使三国亲美派上台执政。美国在三国的通行做法:由美国政府幕后操纵,通过各类非政府组织,给予反对派领导人以资金支持,质疑当局选举程序的合法性,鼓动民众围攻政府,游行示威,推翻选举结果,重新选举,直至反对派当选。美国还一度将“颜色革命”的目标对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其他面临总统换届选举的独联体国家,甚至支持俄罗斯国内的反动派,试图使俄罗斯“变色”。“颜色革命”是美国从独联体内部挤压俄罗斯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将独联体国家尽可能纳入自己掌控范围,分化独联体,孤立俄罗斯,增进自身在独联体的利益。
(三)支持“古阿姆”,推动北约东扩,分化独联体
小布什上台后,对“古阿姆”及其成员继续给予多方面的支持。2001年6月,在美国支持下,集团五国总统在雅尔塔签署了《雅尔塔宪章》,标志着“古阿姆”完成了由非正式组织到正式地区联盟的转变。2002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声明将退出“古阿姆”,美国立即向其提供5 3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乌表示“不会退出‘古阿姆’集团,而只是不再参与该组织的某些活动”。美国对“古阿姆”的重视可见一斑。
美国在大力支持“古阿姆”集团的同时,还积极推动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加人北约,使北约东扩推进到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境内。此后,又将东扩的目标瞄准独联体国家,首选是“颜色革命”后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两国的亲西方政权都实行积极向西方靠拢、疏远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加入北约作为既定目标,美国和北约也投桃报李,多次表明支持和欢迎两国加入的立场。美国推动两国入约的进程遭到俄罗斯的坚决抵制,甚至引发了2008年8月的俄格冲突。虽然在小布什卸任前,两国人约进程一度搁浅,但北约东扩推进到独联体地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总之,“9.11事件”极大提升了独联体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引发了美俄在独联体地区的激烈博弈,博弈中美国凸显“攻式”姿态:策动“颜色革命”;推进北约东扩;默许格鲁吉亚,发动俄格冲突,造成美俄关系降至低谷。可以说,小布什时期对独联体推行的政策极具“进攻性”色彩,虽然执政后期“颜色革命”和“北约东扩”暂缓进程,但毕竟美国的势力已经从独联体的外围彻底进入到独联体地区。这是此阶段美国对独联体政策的最大成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