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设施的形态结构也正在得到更多的关注。而现有公共设施设计的创作现象让人们感觉到缺少理论体系的指导,缺少相应的统一的整体设计观。不少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往往表现的随意。比如说设计风格上的混乱、视觉效果的麻木、文化意义的模糊等。
就我所研究的建筑装饰设计方面而言,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再功能的基础上体现和凝聚一种内涵、精神。可以说公共设施设计的生命存在于它对特定设计对象的特定理解,而这里所说的特定对象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人或环境,而是涉及到了“场所精神”。
一、 对于场所精神的研究
场所精神的完整概念,是在1980年由挪威建筑理论家克里斯汀•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一书中提出。简单的说,场所就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这种独特性赋予场所一种总体的气氛和性格,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这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自然环境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是一种深藏在记忆中的情感,从而使我们产生了精神的归属感。因此,场所不仅包括有形文化,如人们所构建的场地等,还包括蕴含其中的无形文化即场所精神。
首先,自然氛围是场所精神中最基本的内容。我在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氛围,并不是自然环境为人类生存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而是自然环境本身的结构和特征与场所气氛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舒尔茨的研究中,他这样的划分了自然环境的总体气氛:浪漫的、统一的和古典的。浪漫的自然氛围被定义为是一种由大量不同的微小尺度构成的。这种氛围不强调统一和普遍的秩序。如巴黎,那仿佛与生俱来的浪漫氛围,即使是路边的一桌一椅也能使人强烈的感受到。而与此鲜明对比的是统一的自然氛围:明确而简单的环境现象大大的简化了层次和复杂程度。如同沙漠的单纯和恒久。另一类是古典的自然氛围:古典的自然氛围界于上述两种环境之间,体现出的是和谐统一的人体尺度。
其次,人造氛围相较于自然氛围,与人类有着更为密切和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的存在方式并不是在自然环境中直接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形式和意义的生活空间来实现的。因次它是特定自然氛围和我们具体生活状况相结合的产物。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生活空间就是一种“人造的天然”。可见自然氛围是人造氛围的原形。例如中国人对道家思想的承继,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应当表现为简单的格局、淡雅的色彩以及本真的形态等。
二、 公共设计与场所精神
公共设施设计产生于人所生存的空间之中。设施与人的互动已经成为了近年来人类进行公共活动的最基本的一个方面。人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公共设施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例如,要建设一系列公共设施,就必须要在人的活动空间中进行,才能发挥公共设施本身的个性与特色。如今,理性主义的特征已经渗入到世界的每一角落,这就使我们处于失去我们自身特点的边缘,这正是场所精神逐渐从我们身边淡化的一个征兆。近年来,中国的公共设施建设加速发展,许多设施设计忽视与文化内涵的关系,只会创造出一些孤独的形象,而不再寻求彼此间的统一。只是盲目追求着公共设施的形式而忽视了反映设计内在的场所精神。建筑设计中公共设施的设计,除了一些必要功能之外,做出的设计更多应该注重它的文化艺术性和场所精神,我们应该去倡导创建那些具有文化艺术魅力的城市公共设施,去关注场所精神。
三、关于“场所精神”再公共设计中的体现
首先是风格上的体现。可以说我们现有的公共设施设计完全可以在对“场所精神”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后,找到完善和改进的思路。在风格的定位上,我所追求的场所气氛,主要体现为具有相对错落、变化、丰富的风格,表现设计本身的细腻、智慧、素雅,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通过设施设计与所追求的特征相共鸣的人造环境,使风格体现的更为明确有力。
其次,是内容上的体现。所谓内容性,这里倒并不一定指的是设施设计的外表组成部分。它意味的更是一种具有延伸性和包容性的场所。而这自然的场所常常与人为场所的创造和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座椅的位置可以影响一个设施的建设,一条河流的分岔和宽窄,也同样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命运。在这点上,“场所”又可能与中国人的风水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城市的许多公共设施,如照明灯杆、候车亭、邮政信箱、电话亭、宣传栏、道路指标牌等,其本身就是整体形象的一部分,承担着艺术点缀的作用。
再者,是色彩上的体现。在自然、人文、技术和材料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各个地区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色系。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色系也被当地居民所喜好,并不再随其他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最终,这些色彩成为体现当地场所精神的重要因素。不止是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就如列宁格勒以淡黄色为主色,配以白色为辅色,体现明快柔和的个性;法国巴黎偏爱黑色和淡茶色为基调;意大利城市色彩温暖热情;而德国城市灰色理性而深沉,这些都成为我们所追求的场所意象的一部分。(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006)
参考文献:
[1] [挪]克里斯汀•诺伯格•舒尔茨著《场所精神》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5年
[2] [丹]扬•盖尔著《交往与空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
[3] 李先达著《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
[4] 施慧著《公共艺术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6
[5] 王建国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