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守孩子家教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隔代教育现象
就目前的农村,留守孩子在家里主要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教育。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现象。在这种隔代的家庭教育中下列问题普遍存在。
1、监护人素质低下,家教观念落后
在对留守孩子祖辈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绝大多数识字不多,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对孩子的关心也大多只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情上。他们往往只从物质条件上去满足孩子,很少注意对孩子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引导。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勤劳朴素得以言传身教以外,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身心问题并不能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更别提全面、持之以恒地配合学校教育。留守孩子在遇到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无人倾诉,和监护人存在着沟通上的障碍。
2、家庭教育方式欠妥
我们知道,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为每个孩子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孩子祖辈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少地方欠妥。
(1)家庭教育方式单一。有的祖辈监护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采取“经验主义”的态度,把对自己儿女的教育方式照搬照抄,用到对孙子女的教育中。孩子犯了错,总是一味的批评或一味的打骂,对于孩子犯错的原因以及孩子的自尊心,则很少考虑到。另外,有的监护人溺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过于迁就和袒护,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2)家庭教育片面、缺乏民主。很多祖辈监护人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成绩的进退,而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则普遍缺乏。许多孩子在家不做家务,大小事情都由爷爷奶奶包办,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习惯。由于年龄的巨大悬殊和思想观念的落后,在教育孩子时,他们往往不太考虑孩子的想法,在孩子谈到与自己相左的意见与观点时,他们常常在没有认真思考之前就对孩子观点的合理性予以否定。长此以往,孩子与祖辈之间就形成了一道交流沟通的深壑,使得孩子心理上在情感上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3、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由于各种因素,如年龄、文化层次、思想观念,许多监护人一遇到孩子出现问题就不知如何是好,只会通过打电话向孩子的父母汇报。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亲情缺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留守孩子远离了父母亲的关爱,这使得孩子严重缺失健康的重要因素——亲情。并且给孩子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1、亲情观念淡薄
长时间不与父母共同生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与依恋极受影响,使得他们对家庭亲情观念的认识日益淡薄。班里有一个留守男孩,父母从他还是婴儿时就外出做生意,爷爷早逝,一直由年迈的奶奶抚养。这孩子性格孤僻,说话不多,但问题多多。父母偶尔回家,他从来都不叫,行同陌路。十几年了,无论父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最后,他父母无奈地去领养了一个女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亲情是什么?
2、情感缺乏引发心理问题
中学阶段孩子的情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护。然而作为留守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成长中的困难也不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上的支持和开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问题就会一点点积淀,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抑郁、敏感、情绪消极等,有的转而向同龄异性寻求情感慰籍,引发早恋。
3、影响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
中学阶段的留守孩子年龄大都在12-18岁之间,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得不到父母在性格、品行上对自己的影响,加之长期缺乏亲子情感,从而影响到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家校合作缺乏成效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单单是靠学校,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显得势单力薄。只有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相互配合,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才能协调一致,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当前的现实情况却是,家庭教育无能为力,学校教育孤力难支,家校合作缺乏成效。
二、解决策略或措施
针对农村中学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来加以解决。
1、积极举办“家长学校”。
认真并有计划地举办 “家长学校”,针对留守孩子监护人的思想特点进行必要的家教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祥实的案例,帮助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学校可向监护人宣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使监护人了解如何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从而使家校形成一股从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发挥出富有成效的综合教育作用。
2、在学校加强养成训练。
留守孩子在家里,由于监护人的不得力,养成教育往往是块软肋。在此情况下,学校应担负起更多的这方面的责任。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留守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各种集体活动等达到这一目的。组织主题班会是一种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主题,在班会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为最终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打好思想基础。如,针对我班学生的许多不文明行为,特召开主题班会“向不文明行为告别”。通过辩论、小品、演讲等形式,指出不文明行为的种种后果,学生们由此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为此。通过各类集体活动,如团队活动、运动会、篮球赛等也可以逐步养成留守孩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行为。
3、建立留守孩子辅导档案。
为留守孩子建立专门的辅导档案,将孩子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所在地,留守孩子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作详尽的记载,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感以及思想动向,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情感或心理上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疏导。
4、加强留守孩子与父母的联系
农村中学的学校可以开展各种针对性的活动,对留守孩子作指导。如,让他们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父母的亲情交流。同时,学校也应指导孩子的父母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多关心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抚慰,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