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word:Glorious age of Tang poetry Chang An society style open
作者简介:王惠娟(1989.03-),女,甘肃兰州,本科;研究方向: 城市社会学。
一、盛唐长安
唐代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造就了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造就了被后世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古城长安,是文明的航船停靠与出发的所在,它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和追思,让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脉跳和气韵。
二、社会风貌
盛唐,在公元七世纪横空出世,它所迸发的光芒,让英国学者,乔·韦尔斯惊羡不已,他在《世界史纲》中写道,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远和威震四方,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统一和秩序,而赢得了伟大的领先。
乾陵61尊王宾像告诉人们,当时长安城里“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来自西域的商人,日本、朝鲜的留学生以及学问僧来往于帝国各地,而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文化因此而多元、交融、创新。
中国是诗的国度,陕西有诗的源头。诗情画意与文治武功交相辉映,文章灿烂同政治强盛、国力雄厚的盛唐文化紧相伴随。无数诗人在长安留下了他们最杰出的诗篇。
总之,唐朝经济发达、政治的强盛、文化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局面,是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三、开放性
唐代是一个社会开放的时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很大发展。唐代社会的开放首先表现在对外开放上,即吸收外来文化因子与输出自身优秀文化并举。
3.1外交开放
3.1.1发达的对外交通:
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
3.2.2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代国力的强盛和对外政策的开放,使对外交往有了进一步发展。
①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
②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
3.2.3空前的国际地位:
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中外的友好交往,扩大了人民的视野,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2社会融合
在文化上大唐有足够的自信心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为唐代的中国文化已经发展到昌盛成熟的阶段,任何外域文化传人中国,只能作为一种新养料注人唐文化的整体中。
据《唐六典》记载,唐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长安的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接待了七十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万国衣冠拜冕毓,为长安一大盛景。来自异域的商人,留学生以及学问僧,穿梭于长安城中,西域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
当长安将唐朝的政治和艺术传输给它的邻居中世纪的远东地区的同时,还扮演着将西方国家的技艺传播到东方的文化媒介角色。据记载,唐长安里的人,吃的是阿拉伯的面食,用的是罗马的医药,崇尚的是拜占庭的建筑,看的是印度的杂技,穿的是波斯服装。
当大诗人李白写着:“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时,长安城内王公贵族,正骑着从波斯进口的昂贵坐骑,把玩着撤马尔罕的哈巴狗,打着时髦的马球。臣妾人人学圜转,她们以舞为乐,以善舞为荣。在这种开放的心态下,长安无所顾忌地吸收着胡文化,毫无这么做既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夷狄的各种顾忌。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指出,唐朝的文化是与印度、阿拉伯,甚至西欧的文化都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西方汉学家也高度赞扬这一文化风貌为世界大同主义。
3.3民族融合
岁月的雾霭将真实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熔铸为盛世唐朝的梦幻。公元630年,唐军大破突厥军,并让将近一万家降唐的突厥人,入居长安。唐代的帝王抛弃了狭隘的民族偏见,能够以一种包罗天下的思想,广泛的吸收、容纳各种不同的文化。
唐太宗,扶之仁义,示之威信。四夷君长,慑于声威,纷纷遣使长安朝贡,奏请李世民为天可汗。至此,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兄弟民族的目光,他们纷纷与唐朝修好,公元641年,远在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皇求亲,唐太宗深知吐蕃对唐朝边境安宁的影响,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进藏时,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