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word: The multipolarization politics pattern single pole rules
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相对均衡的多个力量中心的形成和出现是多极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战略格局发展中一个需要时间、需要积累的过程。虽然新格局的最终确定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在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以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及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国家集团为基本架构的多极化格局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而且它们的影响在日益扩大,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在21世纪初,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如下:
1、“多强”与“一超”的实力对比由不平衡逐步走向相对均衡化
从各力量中心的情况来看,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居世界第一,“多强”实力的增长以及它们与美国力量差距的缩小,将要经历漫长曲折的起伏过程。但随着以以德、法、英为主体的欧盟经济实力的提高,尤其是以“欧元”为标志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该集团的综合实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为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其经济大国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国家短期内所不具备的,而其防务开支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俄罗斯,通过政策调整,其经济实力也得到一定恢复。而中国的和平崛起代表着整个发展中国家这支新兴力量的前景,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冲击。“在此情况下,美国虽不至于短期内失去其综合国力的‘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是随着近年来其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趋缓,美冷战后在综合国力诸方面享有的超强实力恐怕要失去支撑。”1美国影响国际局势的能力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2、“多极化”在与“单极统治”激烈交锋中逐渐占据上风
美国是现在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而其它大国都赞成并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这一矛盾今后还会继续存在,并有可能激化。“9·11”后,美国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先发制人”战略确定为其在2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而“先发制人”实质是以单边主义为主线,以追求绝对军事优势和绝对安全为目标。同时,美国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废除《反导条约》,部署NMD等,在单边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尤其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撇开联合国单独行动,甚至不顾盟友的反对,充分暴露了其单边主义本质。
然而,伊战结束后,美国发现现状并不如其前所构想的乐观。中东局势动荡,伊拉克重建进程障碍重重,恐怖主义愈加猖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势头也未被抑制。美国不得不回到多边的轨道上来,如战争结束后,包括布什、鲍威尔、赖斯在内的高官频频展开对联合国的公关活动就是一个体现。在美国的主要盟友中,只有英国出于英美特殊关系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附和美国的“单极统治”,其它西方大国都不买美国“单极统治”的帐。同时,多边主义在许多地区也方兴未艾。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朝核六方会谈机制的形成等。已有的多边组织规模都在扩大,如东盟由6国扩展到10国,而新建立的多边机构在全世界各地区都在增多,如在东盟地区论坛、东盟“10+3”、东北亚合作对话(NEACD)等。据统计,近年,每年单就亚太地区安全各种轨道的多边活动就有200多次2。
3、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多极化”、反对“单极统治”的中坚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变化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当今时代多极化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
首先,在政治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敢于对美国说“不”,团结反霸的声音明显增强。如在近些年来的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就多次团结起来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拒之门外,并在2010年的会议上对美国的人权状况进行了审查,显示了发展中国家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在经济上,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有了进一步提升。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8年发展和全球化:事实和数字》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从1992年的80%降为2006年的73%。在2003-2007年间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30%,而同期内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仅增长10%。即便是在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2008年和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注释:
【1】 王在邦:《对世界格局转换与调整责任的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1-2期,第14页
【2】楚树龙:《多边外交:范畴、背景及中国的应对》,《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0期,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