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与教育:辅导员职业价值追求思辨
(一)爱是辅导员政治教育的动力因素
道德起源论者提出“把人的道德性看作人对自然、社会(群体)、他人及自我的一种责任感,也就是爱”的观点,对于我们认识爱在教育发生中的意义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教育行为总是与爱密切相关,爱是教育发生的动力因素。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有一名言:“教育的秘密是尊重学生。”而尊重与爱同源。“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给每一个孩子不同的教育,以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不同需要、能力和兴趣。”只有对所有学生都充满爱,才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教育过程以德服人,关心和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求,使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体验身心愉悦状况、精神充实程度和成就感、荣誉感的获得等。
思想的教育与感化源于对对象的归并和认同需要,辅导员作为思想战线的捍卫者和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宣传者,对学生无形与有形的感化是多个方面和不同层次的,但是归根到底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是需要以关爱、友爱、大爱统领和指引的。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也是一个辅导员最重要的品德和最基本的规矩。一个普遍的共识: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辅导员就是要成为这样的神,避免冷漠和怨气,拒绝敷衍和浮躁,对学生充满真情和真爱。
(二)爱是辅导员思想教育的超越支点
辅导员的引导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外因,学生自身需要、认识、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才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教育质的超越归根结底是学生对自身的超越。而在这个超越过程中,无论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指导还是常规的党团班级建设,都必定包含着学生的爱,或者是爱老师,或者是爱集体,或者是爱校的情感本身。因为“向师性”才产生了神秘的力量,收到正向的教育效果。没有爱的情感和氛围,在日常的管理中选取“支配、处置、压制、型塑”等方法,那么就会有“人们听从某种灌输的‘真理’,但独断的‘真理’却压抑着智慧的启蒙;人们都在唱着道德的高调,但是‘道德’或者成为禁锢人们精神的工具,或者成为掩饰社会各种恶的伪善的外衣” 。所以,没有爱作为支点的教育方法是没有超越的方法,教育质的超越更是不可实现的乌托邦。
二、情与德:辅导员职业价值追求的范式
(一)情是辅导员职业价值追求的血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体验”作为心理学概念,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人对情绪或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这种心理活动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情与道德紧密相连,道德因为有情而具有振奋力和感召力,而“情”因为有道德而得以充实。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关系相对牢固,而且情还是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导向器,表达人类的共同要求、心理、愿望时,便能够引起强有力的情感共鸣,从而改变人类的思想和行动。基于此,笔者认为,辅导员将教育融入爱,必是以“以情育人”为脉络,并以“理性之情”为基本。
作为辅导员,“以情育人”即是传递爱的最佳方式方法。面对相对烦琐的事务性工作,真诚的微笑既能给辅导员自身一份宽舒的工作心态,又能增添学生惬意与舒畅的心境。说话的技巧与艺术也直接关系到事务性工作的成效与进展的秩序。以爱育人,不是溺爱,更不是过严之爱。辅导员在管理中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二)德是辅导员职业价值追求的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撰文指出:“价值是指事物的意义,价值追求是关于什么样的事物是有意义的看法、观点、态度。”
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高校辅导员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依德育人,发展人——辅导员应在推进自身职业化和专业化,将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运用于学生一线工作,以自身行动为学生做好榜样,制定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和重视身心发展指导;以德服人,改造人——辅导员履行职业责任和职业良心,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和问题学生的转化;立德树人,塑造人——辅导员应以文化引领下的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爱心、同伴友情的感化力,培育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环境和综合素质提升,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思考和体会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感,真正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朱正昌.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蔡红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J].思想教育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