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光辉旗帜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张 纯 成 发表于:2010-02-09 09:49  点击:
【关健词】旗帜,光辉,学派,辩证法,自然,通讯,哲学,科学,学术,自己
1990年,《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名誉主编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出,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中间存在着一 个哲学学派。这个学派是站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学派,但又 不是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学派,因为它比一般辩证唯物主义者更加注意对自然的研究,更加关心并重视自 然科学和技术的新成就,更加关心并重视世界自然哲学研究的进步。(于光远,当代哲学界的一个学派, 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历史文献资料汇编》,2008年)要形成一个学派,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观点,必 须有自己的行动纲领,必须有自己

1990年,《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名誉主编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出,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中间存在着一 个哲学学派。“这个学派是站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学派,但又 不是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学派,因为它比一般辩证唯物主义者更加注意对自然的研究,更加关心并重视自 然科学和技术的新成就,更加关心并重视世界自然哲学研究的进步。”(于光远,“当代哲学界的一个学派”, 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历史文献资料汇编》,2008年)要形成一个学派,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观点,必 须有自己的行动纲领,必须有自己的旗帜。如果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哲学观点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的基本立场,行动纲领是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那么,《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 讯》)则是它的一面光辉旗帜。创刊于1979年1月的《通讯》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现代 化建设事业,为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她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为探索世界学术 不断进行思想创造的光大者,为中国思想解放不断进行学术争鸣的促进者,为捍卫科学尊严不断进行科学 本质探索的守望者,为繁荣和发展自然辩证法事业不断进行革故鼎新,崇尚心灵自由的创造者。就是这样 一个群体,以《通讯》为旗帜,以在《通讯》上发表文章为荣,在《通讯》上进行学术讨论,谈论真知灼见,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学派。如果说这个学派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通讯》则为这个学 派的形成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哲学性,对此,于光远先生称其为哲学学派。为什么中国自然 辩证法学派具有哲学特点,这除了与这个学派最初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具有深刻的哲学背景之外,还与《通 讯}20世纪80年代初的学术定位有着直接的联系。1981年,《通讯》的副题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 和科学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见《通讯}1981年第1期),1982年,《通讯》的副题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哲 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见《通讯)1982年第1期)。《通讯》的这两次副题深刻地表明了 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并使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具有了鲜明的哲学特点。或许是受了《通讯》这种学科定 位的影响,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于1990年代初以科学技术哲学的名称被国家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在学科 目录当中,成为哲学一级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从此,自然辩证法的专业队伍有了自己生存的重要空间。 这个空间的确立,不仅为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事业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而且还形成了一支指导博士、硕士 研究生的教师队伍。当我们今天庆祝自然辩证法取得的辉煌成就时,绝对不应忘记《通讯》1980年代的这 种学科定位,把它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光辉旗帜,是当之无愧的。因为《通讯》不仅是自然辩证法创 刊最早的刊物,而且还引领着这项事业不断从成功走向胜利,传承和发扬着前辈学人严谨活泼的学风,为

100
万方数据
 
后来者树立了追求真理,勇于探新的光辉楷模。 随着1990年代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开辟,自然辩证法的非哲学性
进一步显现出来。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产生了两个学术群体:哲学群体和社会学群体。“前者喜欢称自己 搞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后者则喜欢称自己搞STS、科学的社 会研究、科学社会史等。”(吴国盛,“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通讯》2001年第6期)针对自然辩 证法学界的这种变化,《通讯》在千年交替之际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学术角色,将副题更改为“关于自然、科 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便使自己更充分地发挥“联结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通讯》,2002年第1期)的学术统领作用。这 个副题不仅深刻地诠释了自然辩证法的含义,而且在两个群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自然辩证法定位于对 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多维度和综合性研究。它充分说明《通讯》“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决不仅仅是哲 学思考,而更多的是侧重它的非哲学性认识”。(张纯成,《哲学性与非哲学性——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 义》,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4期)。《通讯》所表现出来的非哲学性还可以通过中国人文社 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版)的有关数据给予说明。《通讯》在哲学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是0.0622,在经济 理论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是0.0049,另外,在管理学类,社会学类等期刊中也有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数 据表明,《通讯》刊载的不纯粹是哲学类文章,也有一些非哲学类文章。针对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的变化,
《通讯》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刊方向,继续引领着自然辩证法学术群体向更高的学术目标前进,正如她在《百 期寄语》中所说的那样:“把促进学术繁荣,扶持理论新人,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思想光华作为义不容辞的使 命。”(《通讯》,1995年第6期)为了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兴旺发达,使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学派走向世界,并成 为有重大影响的学派。《通讯》在新千年的改版致辞中,号召全国学人要“崇实尚理,新民立人,爱美臻美为 旨归,以追求真善美为最高境界为鹄的。”(《通讯》,2002年第1期)这篇以“科学与人文比翼双飞,学术共思 想园融一色”为题的改版辞,永远激励着学界同仁追求着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