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城市间优势产业互补性发展的实证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丹 发表于:2010-10-28 13:55  点击:
【关健词】沈抚同城;产业互补;区位商;优势产业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沈阳、抚顺两市的“同城化”是必然趋势。然而,同城不仅是地域的融合,更是优势产业互补的经济融合。文章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区位商法确定并分析了沈抚两市第二产业的优势产业,结果表明沈抚两市二次产业的优势产业具

Study on the Complementary of Advantage Industries Between Shenyang and Fushun
  —A Case Study of Secondary Industry 
  Wang Dan, Ding Lei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Fushun, Liaoning 113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optimized resource configure,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ic, Shenyang-Fushun integration is a trend. But integration is not only area in clusters, but also advantage industries in cluster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by using location quotient, the advantage industries of secondary industry are analyzed in Shenyang and Fushu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vantage industries of secondary industry in Shenyang and Fushun are shown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en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henyang-Fushun integration; complementary of the industries; location quotient; advantage industry
  
  2007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了沈阳、抚顺“同城化”发展构想。“同城化”不仅是地域的融合,更是产业互补、互动发展的经济融合,而产业互补则主要是优势产业的互补。因此,确定两市的优势产业并研究其互补性及互补程度对于两市在产业分工、城市功能定位等方面更加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提下,本文以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两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区位商的方法确定第二产业的优势行业,进而对优势产业互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促进两市产业互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理论基础
  
  产业互补是指不同的产业在各自的生产过程中彼此结成了一定的技术关联。下面将对与产业互补研究相关的理论及概念做简要介绍。
  (一)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区域合作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斯密认为,两个具有不同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应该分别专注于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可以增进各自的利益和整体利益。李嘉图则发展了斯密的理论,认为,两个国家只要具有各自的相对优势就应该进行分工和交换,同样可以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罗阿玲,2006)。
  (二)区域比较优势的测量方法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来测定。区位商分析可以通过测定各行业(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增加值(销售收入、产值)等。其计算公式为:
  区位商(LQ)=(某地区A行业增加值/该地区全部行业增加值)/(全省A行业增加值/全省全部行业增加值)
  一般说来,LQ>1,表明A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省,属于地区专业化行业,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该产业或其产品可以对外扩张或输出;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LQ=1时,表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省相当。LQ<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省,需要从区域外引进该行业或输入A产业的产品满足区域内的需要(山东统计信息网,2005)。
  
  二、沈抚两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人均GDP来看,2003—2007年沈阳的人均GDP分别为抚顺的1.67倍、1.65倍、1.72倍、1.75倍和1.85倍,即沈阳的富裕程度及工业化水平均高于抚顺。从比重来看,抚顺与沈阳的人均GDP差距逐年拉大,说明虽然抚顺的工业比重较高,但工业化水平却低于沈阳,从而反映了两市工业技术结构的差异,进而为两市第二产业的互补发展提供了空间。
  
  表-1 沈抚两市经济指标比较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2003—2007年《辽宁统计年鉴》整理。
  从两市的三次产业构成来看,2003—2007年沈阳在产业结构构成上第一产业比重均较低,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差距很小;抚顺均为“二、三、一”的产业模式,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高于第三产业,说明抚顺第一产业欠发达但第二产业很有优势,这和抚顺自然资源、原材料资源丰富以及石化产业聚集有关。两市的第一产业比重均较低,表明两市有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但沈阳的工业比重要低于抚顺,第三产业高于抚顺,说明沈阳正逐步迈向信息化,而抚顺还处于工业化阶段。
  抚顺的工业化水平要高出沈阳将近10%,但工业增加值率却低于沈阳,说明沈阳工业加工度要高于抚顺,这与沈阳科技先进、科研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关系。
  
  三、沈抚两市优势产业互补性分析
  
  研究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主要是研究优势产业的互补性。因此,在对二次产业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二次产业内部的优势行业,进而对优势行业的互补性及互补程度进行分析。
  (一) 优势产业确定
  
  表-2 沈抚两市第二产业各行业区位商及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比较
  
  数据来源:2007年《辽宁统计年鉴》、《抚顺年鉴》和《沈阳年鉴》。
  为了能够更加客观地确定工业的优势行业,本文选用区位商和各行业产值在本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两项指标来分析优势产业。
  根据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及辽宁省与沈抚两市各行业的工业产值,计算出区位商和比重,结果见表-2。
  对于沈抚两市第二产业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如果某行业的LQ<1,说明该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落后于全省,不太可能成为较具竞争优势的行业,因此两市区位商均小于1的行业不予考虑;(2)如果总体规模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小,如<2%,则其变化对整体工业水平的影响较小,因此也不在选取范围内(黄贤爱,200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