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包括自然地域结构、行业地域结构、城乡结构;
人口的质量结构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结构和文化结 构。
1.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1.1定义
人口的结构是指共同组成特定人口总体的各种具 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亚群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人 口具有生物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特点, 总体人口在诸多方面可以分解为具有同质性的、相互 之间具有更加紧密联系的亚群体。人口结构可分为人 口的自然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质量结构和地 域结构五个大类,每一个大类义再包含不同的小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包括人种、性别、年龄三种结构;人 口的经济结构包括人口的产业、行业、职业、收入分 配和消费类型等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的阶 级、民族、宗教、语言和婚姻家庭结构;人口的地域
1.2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
1.2.1人口结构与人口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人口结构可以影响人口再生产模式,从而 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前景产生影响
一定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必定在人口结构上表现出 自身的特点,反过来,一定的人口结构也折射出人口 再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例如,年轻型的人口结构, 反映了较快的人口规模增长速度或者人口增长的潜 力,而老年型的人口年龄结构,则反映了人口规模增 长趋于平缓的特点。出生人口性别出现畸形变化,既 意味着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孩子性别、调控人口出生行 为的存在,也昭示着未来人口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将面 临若干难题。总之,从人口结构可以分析人口再生产 模式本身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1.2.2人口结构可以作为评价人类经济社会发达
程度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性指标
影响,具有“西化”倾向。在他们身上,往往表现出
对传统的反叛与对传统的遵从同时存在的双重性格。 这就使得他们不可能彻底剥离深入骨髓的传统文化的 因子,更何况陈独秀一开始就认为新文化运动不是彻 底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改进。
5.结语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运
动,对于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与影响,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与文化财 富,是永远值得我们珍视的。
如婴儿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
命、城市人口与总人口比例等人口结构指标。
1.2.3通过能动地调整人口结构,可确保人类迈
向可持续发展方向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能动地调节人口结
构,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口系统因素的变化影响社会
系统、经济系统,从而对资源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如城市化是一种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率 的人类发展模式,通过改善人口城乡结构,提高人 口城市化水平就可以使得人类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迈进。
2.中国人口结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
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JH681万人。全年出 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H91万 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 口性别比为120.22。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2129 100.0
城镇 59379 44.9
乡村 72750 55.1
男性 68048 51.5
女性 6408l 48.5
0—14岁 25560 19.4
15-59岁 91129 69.0
60岁及以上 15340 11.6
65岁及以上 10636 8.1
3.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1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2007年男女性别比达120.22,江西、广东、河 南等省超过130。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不仅不利于 形成小孩成长的良好性别生态环境,,还会带来结婚年 龄段婚配难、单亲家庭增加、离婚率上升、女性的犯 罪活动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国家及地方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以求缓解当前的增长趋势。长期 的应对措施以疏导为主,从导致人们产生性别偏好的 社会、经济、文化根源入手,从根本,卜解决问题,着
眼点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变传统生育观
念、提高妇女地位;短期的应对措施是从各方面切断
性别选择的途径,着眼点是禁止非法的性别鉴定、管 理好性别选择技术等。
3.2出生缺陷人口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每年有80万一120万的出生缺陷婴 儿,平均每30至40秒就有一个缺陷婴儿出生,这给优 生优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将对中国人口的健康发展产生 重大影响。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早期损害是影响成 年后慢性病发生的因素之一,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和 健康潜能低下与在中老年所患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 心病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出生缺陷干预不仅对提 高出生人口的素质,而且对未来人口健康,包括儿(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