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现代化的特点
现代化是指使人类社会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它是以工业化实现为核心的全面社会变革。正如本迪克斯1969年在《国际视野中的现代化》中所强调的:“对于现代化,我理解是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大革命的一种社会变迁模式。它存在于一些领先发展的社会的经济进步和政治进步之中,也存在于后来者的追随于前者的转变过程之中”。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如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等等;现代化又是一个变迁的过程,为了使社会变迁为现代性社会,社会的传统结构和价值必须由一套新的现代社会结构和价值来替代。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现代化的特征和内容又是不同的。
1.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
在17-18世纪,西方经历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由于世界历史业已形成,西方现代化理应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历史机遇。中国近代史上尽管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现代化的尝试,但是由于内部的原因和外部条件的制约,使中国屡次丧失现代化的重大历史机遇。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真正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使古老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性质既不同于近代史上历次尝试追求的现代化,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更不是西方化,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这种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旧中国之所以在多次出现的现代化的机遇面前丢失时机,关键在于缺乏统一的正确领导。在新时期,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仍必须纳入一种秩序和规范之中,从而使中国现代化成为一种持续、稳定而安全的社会发展潮流。
2.中国现代化是全面、系统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既不是单一的经济现代化,更不是片面的工业化,而是全面的现代化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进构成了总的社会全面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其中,科学技术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一切现代化的中心任务都是发展生产力,求得经济的增长。而科学技术则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在于,它通过改变人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变革。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经济现代化又包括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城市化、经济结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现代化等内容。而工业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但工业现代化并不是经济现代化的全部内容。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政治现代化即民主化,它是科技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社会结构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各个主要群体之间形成科学、合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其内容包括社会阶级结构现代化、社会的分层结构现代化、社会的流动结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的主体,是现代化的实际承担者。无论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归根到底最终都要人去实现。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属于传统社会的所谓“传统人”,能够在现实中推行并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人类的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离开人的需要,离开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就失去了其本身意义。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理念正是人的现代化的体现。
3.中国现代化是开放与合作的现代化
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开放的作用是在先进与落后、有与无、优与劣的差别之间,形成势能流动,高的流向低的,低的赶超高的,又推动现代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开放的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果说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力要求的是国家、地区、行业之间资源和市场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那么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又把技术本身和企业间的开放与合作提上了日程。高新技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开放的。它给企业带来了从内到外的竞争机制。竞争导致开放,开放与合作是为了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的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一股来势迅猛的全球化浪潮激荡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每个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随着WTO地加入,中国溶入世界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现代化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为中国现代化工程构筑了一个更高、更大的全新的平台。这就要求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仅要充分利用本国的一切有益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借鉴国外现代化的有益经验。
二、中国现代化的启示与世界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勇于创新,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和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道路所蕴涵的经验以及意义已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1.中国现代化道路向世界表明,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任何社会的现代化道路都是针对本国自身的发展问题而提出来的,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地域、民族、历史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因而在确定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和发展模式时必须以自己的国情为出发点,不可盲目照搬照抄别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中国现代化道路就是始终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体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脱离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就不可能有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更谈不上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立足于基本国情的现代化成功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江泽民指出:“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所以,中国现代化道路,就是立足于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道路。立足于中国国情,要求我们:一要重视研究中国国情,二要善于把握中国国情的变化,三要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制定方针、政策和战略。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而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如果说是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发展“模式”,一种“共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价值理念的话。那么这个“共识”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形成适合自己的“共识”。也就是说,这个“共识”,就在于立足自身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切合中国实际国情,又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地克服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一个半世纪历程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失误,成功地跨越了当今许多后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中国现代化对“后发展效应”挑战的创造性回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诸多发展战略与经验,不仅在东亚地区独树一帜,而且对整个世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有益启示在于,对世界上那些正在寻找一条既能发展自己,又能保持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国家来说,中国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这就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遵循本国国情,通过创新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而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任何一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视本国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它国的模式和理论只会落入“现代化的陷阱”。在这个问题上,拉美国家有着极其深刻的教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美国家实际上就一再地处于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中,最初在替代出口战略的发展中,完全否认市场的作用,试图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实现发展。在探索失败后又接受了新自由主义,听任市场的摆布,放弃政府调控,结果导致经济、社会的危机。总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借鉴了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既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