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PI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姬换英 发表于:2011-08-28 18:37  点击:
【关健词】CPI 权重 分类指数 采价
由于日趋上涨CPI价格指数,人们对此的关注程度日趋上升,不过由于CPI术语的专业化编制过程的复杂化,使得社会公众对CPI的具体内容,情况了解有所偏差和缺失,本文将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并对今后CPI所面临的挑战予以阐述。

不知什么时候,网络上一度风靡这样的词汇:“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而这些词汇的背面即是日趋上涨的CPI价格指数,然而一些商品价格的高幅增长让人们有意无意的怀疑CPI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下文给予解释。
  一、CPI分类的含糊性与权重设计与运用的非规范性
  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我国CPI编制选择了700中商品和服务作为调查的样本单位, CPI分为8大类,并得出各大类的范围,然后根据其对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原则得出权重。然而对于具体细节问题统计局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透明度显然有待提高。普遍的问题:“为什么CPI的计算要分为8大类?”,“CPI的权重如何确定的?、权重适合各样的同比环比数据的计算否?以及原因、还有关于权重的调整期限、范围等”。上述问题都是公众在对CPI理解研究上的困惑所在,就连学术界都可以将上述问题搞混淆,更别说普通老百姓,大家对CPI情况的真实知之甚少。特别是权重的运用问题,国家统计局规定:消费价格指数的各类权重仅适合环比消费价格指数,同时统计局下一期的CPI权数的编制单单指的是相应的基本分类权数的计算,而非学术界大家认为的对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的权重的重新调整,(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2010)。这些问题有待国家统计局给予明确阐释。
  二、CPI总指数的模糊性与分类指数的明确性
  CPI的涨幅与人们的感受不一样,这又是怎一回事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而人们感受到的苹果价格翻了一翻又一翻。这其中的奥妙国家统计局曾给予一定的回复,如庞晓琳的“拉氏价格指数与派氏价格指数”计算本身的误差,此举并未消除公众的困惑,接着何新华在《准确理解CPI之争中的几个关键概念》中给出了一种分类指数与总指数的关系,浅显易懂的方法让大家对CPI有了深刻的理解。具体方法略,各类指标数据整理如下:2010年10月份,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1%,而食品类下的粮食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3%,咸菜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0%,鲜果同比上涨17.7%,而非食品类的电子产品价格却直线下降。而综合来看CPI仅上涨4.4%.这个数据表明我们以后再研究问题时更要注重分类指数,而不是总指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人们的疑惑与不解。同时我觉得对于CPI的涨幅应该按地区来划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统计局对CPI的调查方法与方式有待改进。
  三、CPI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权数的合理性对CPI的质量尤为重要。一个占34.6%权重的商品类别和一个占6%权重类别,若二者均上涨8%,显而易见,权重34.6%的商品类别对CPI的影响更大随着。国家规定我国CPI权重每年小调整一次,每五年大调整一次,然而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今天来看, CPI各类商品权重应该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如下:首先我国房价收入的迅速增长,远远超出国际上的一些国家,比如美国,欧盟,加拿大的居住权重分别为:30.64%、15.35%、26.62%。而我国仅占6%,应该调高其所占比例;其次,居民食品类权重应该适当调低,现在的人民关心的不再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大家更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同时交通通信的权重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上调,现在电器设备几乎普及到个人。最后我觉得在教育上也应该大幅度增加其权重,现在的孩子的教育费用远远大于过去几年,虽然国家一直在普及基础教育,孩子们的培训课程层出不穷。
  (二)规格品的代表性与采价的规范性对CPI的编制同样重要。我国CPI编制选择了700中商品和服务作为调查的样本单位,比起美国的200多种,这个数目已经相当多了,数目过多不仅加大了统计调查的工作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孰重孰轻很难分辨。我们都知道住房,教育,医疗,食品这四方面关乎民生,然而前三者的数据一般是很难准确的获知。在住房方面,依照国际,采用的是租赁价格与虚拟租金相结合的原则来反映房价,租赁价格与虚拟租金一般以公产房的租金来代替,而地下私人租房的价格更是难以获取,显然这与真实房价的价格相差甚远,而与我们今天的房地产价格更是相离甚远;在教育方面,国家规定正轨院校的收费标准,然而社会上繁多的辅导机构,等却很难准确定价,这些大多无法纳入CPI的计算中;在医疗方面,同样面临门诊收费问题的不合规。
  (三)同类商品不通质量的问题也是影响CPI质量的原因之一。例如农村鸡蛋与饲料鸡蛋的价格就没有可比性,还有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等,产品价格的可比性无疑是CPI监测与编制的一个难题。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联合四川调查总队.解读CPI—100问.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04.
  [2] 何新华.准确理解CPI之争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宏观经济研究.2010.
  [3] 副卡智库著.经济展望.北京:经济展望出版社.2010.04.
  [4] 笵言慧.看不懂的CPI:价格指数与你的生活.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