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史中的同一律问题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王延超 发表于:2011-05-17 09:56  点击:
【关健词】同一律 思维规律 发展
同一律从开始提出到最后得以确立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其中不乏有很多错误的理解,但最终奠定了其在逻辑学中的地位。客观的认识同一律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加强对其的理解和认识,有效地规范思维活动。

 每一个规律的提出都要经历一个酝酿和成熟阶段,同一律作为思维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是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第一次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其发展
  
  人们普遍认为第一次对同一律的介绍的是亚里士多德,但在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这个规律又随之作了形而上学解释的思想家是巴门尼德。他认为:“存在物存在,非存在物不存在,或者它存在,或者它不存在。而且存在永远是同一的,它不会消灭,它完整、唯一、不动、无限”。不但如此,而且“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即“思维与存在时同一的”。
  很显然,上面的这些观点已经模糊地涉及到同一律。他的断言“存在物是存在的,非存在物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是断定了A是A,这是最早对同一律的形而上学解释。在一些哲学史著作中可以看到,巴门尼德在哲学史上极为明确地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提出了认识了问题,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加以了区别,但他却片面的夸大了理性认识而否认了感性认识的作用。他虽然初触及了或者说模糊地发现了同一律,但对此却没有正确的加以理解。尽管如此,他的这些论点也给以后同一律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一个对同一律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是亚里士多德,虽然同一律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没有像矛盾律和排中律那样详加解释,但我们在《形而上学》和其他几篇逻辑著述中不难看到有关同一律的论述;参加辩难的双方,对“每一字必须指示可以理解的某物,每一字只能指示一事物,决不能指示许多事物,加入一字混指着若干事物,这就该先说明它所征引的究属实其中哪一事物。”这句话所说的就是概念必须有一明确的涵义,这是因为“不确定一个命意等于没有什么命意,若字无命意,人们也无从相互理解。”因此“我们必须依据一个定义来进行辩论,例如所谓真假就得先确定什么真,什么是假。”
  上面的这些陈述,就包含了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指出它在论断中的作用,同时也具体地说明了满足同一律要求的具体方法。亚里士多德在确定同一律时,并未据以断定事物本身永远不变,和自身绝对同一而无差别包含于自身。从他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规律的学说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他没有使他发现的逻辑思维规律和客观世界割裂开来,而是联系了起来,在这一点上他超出了他的先驱和以后的很多逻辑学家,也奠定了他在逻辑史上的地位。但却联系有余,区分不足,有时甚至还混淆不清。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对同一律进行了论辩、修正和补充,同一律一步步的趋向完整并确定下来。其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必然与其本身同一。
  
  二、近代中国对同一律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同一律,从西方形式逻辑传入中国那时起就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些著作把同一律理解为概念所反映事物属性的同一,例如王章焕的《伦理学大全》就认为:“同一律者,为考求事物之属性彼此相同之原则也……含义有二:一即前所举‘甲为甲’之公式……其范围之大小全相同一,谓之绝对同一,亦即同一律之本体。一则另用‘甲为乙’或‘甲为丙丁’等公式表之……谓之相对同一。”
  有的著作把同一律理解为反映事物变化中的不变性,例如王振瑄的《伦理学》(1925)中认为:“吾人之思考作用,不过就一切变化中的不变性,乃于一定思考之对象上,将其某种本质固执之,而承认其无变。”但像这种把事物的确定性和不变性混淆的提法,正是形式逻辑常常被误解为形而上学的理论根源之一。
  另外还有不少著作把同一律理解为一切肯定命题的基础,把“甲是甲”当作一切肯定命题的基本形式。比如王章焕就在其《伦理学大全》中说:“同一律者,……用‘甲为甲’公式表示之,举凡吾人一切肯定之思考,皆基于此焉。”陈高傭的《伦理学》也说:“一切肯定判断都由同一律生”等等。
  在20世纪30年代对传统形式逻辑的这场批判中,绝大部分对同一律理解为肯定命题的基础、根据和形式,是对同一律毫无根据的误解。因为同一律所要求的思维确定性对于概念、判断、推理,对于肯定命题、否定命题、假言命题等一切思维形式都是普遍有效的。 这场批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真正科学的逻辑就是唯物辩证法,对形式逻辑必须加以彻底的否定或扬弃,这对我国形式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和消极的影响。
  直到金岳霖时代才开始对同一律有了比较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他在《逻辑》一书中关于同一律的论述纠正了前一时期对同一律的误解,确定了同一律对保证思维同一性的重要作用,但他并不否定思想的发展变化,认为任何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思想本身也会发展变化,对此,同一律只是强调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确定性。
  从同一律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尽力了千百年的不断演变,最终确定了它的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必然与其本身同一。其公式可以表示为:A是A。公式中的“A”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概念或命题。并奠定了它在思维规律及其逻辑学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沛荪.《中国逻辑学思想史教程》[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8
  [2]江天骥.《西方逻辑史研究》[M].人民出版社,1984年12
  [3]李匡武.《西方逻辑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2
  [4]马玉珂.《西方逻辑史》[M].中国人大出版社, 1985年6
  [5]杨百顺.《西方逻辑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年3
  [6]郭桥.《大学逻辑导论》[M].人民出版社, 2003年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