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主党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代写代发论文专家 发表于:2011-02-08 11:36  点击:
【关健词】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摘要:参政党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政治现象。加强民主党派建设,是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民主党派建设中也存在许多亟待

参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政治现象,是对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明确界定。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民主党派的建设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正视民主党派建设的现状,深入研究民主党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民主党派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时期民主党派建设的现状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各民主党派努力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以政治交接为主线,以参政议政和自身建设为重点,自身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按照建设成为2l世纪高素质的参政党的要求,各民主党派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不断拓展,结构尚需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先后于1979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不断修改各自的组织章程,适时地制定各自的纲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选举新的领导机构,顺利地完成了换届工作,积极稳妥地实现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开创了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目前,八个民主党派的总人数已经达到72万多人。在组织发展中,各民主党派按照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1996年)、《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1999年)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2004年)等文件精神,把组织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后备干部上。民主党派成员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已经成为民主党派的主体。目前参政党组织发展总体上活力良好,但组织建设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既包括各民主党派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包括一个民主党派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成员数量不断增多、组成结构更为复杂的同时,各民主党派的职业性、地域性、历史性等传统组织特色面临冲击。由于跨界别发展成员,各民主党派界别特色越来越模糊,趋同化现象日趋明显;新成员占绝大多数,与民主党派的历史承继关系逐步淡化;各民主党派都提出了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社会阶层中适度发展新成员,但其特有的独立性、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给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带来许多问题。一些地方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缺乏计划性、盲目攀比、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培养不力、考察不够等问题。尤为突出的矛盾是缺乏政治热情高、参政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二)思想不断进步,误区依然存在
  当前,各民主党派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明显体现出拥护和参与改革开放的思想趋势、谋求新的社会定位的思想动向,主动地把加强思想建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积极稳定、健康向上是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主流,但也出现了政党意识弱化、思想意志软化、个性心态强化、思维方式老化等不容忽视的思想倾向。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信念日趋复杂,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一些成员理论学习不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政党意识淡薄,缺乏对履行参政党党员义务的责任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往往脱离中国国情,不能客观、辩证地对待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存在某些偏激情绪,甚至影响到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一些民主党派新成员在价值观方面呈现趋利务实的多样化的倾向,思维方式出现多向性特点,功利意识较强,更加关注个人利益,而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相对较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奋斗目标并不十分了解;极少数成员受西方政党制度思想理论的影响,对民主进程操之过急,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对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合理性、科学性产生怀疑,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把自己当作“在野党”、“反对党”,喜欢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看待问题、行使监督权。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老套陈旧,缺乏战略性思维,缺乏新思路和实效性,注重形式,内容弱化。如何克服这些思想和行动上的误区,从实际出发提高思想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好民主党派组织的迅速壮大与思想建设相对薄弱的矛盾,解决好民主党派成员成分的复杂化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单一化的矛盾,做好对年轻一代民主党派成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已经成为参政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三)理论不断完善,尚且缺乏特色
  近些年各民主党派和学术界对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呼声日渐增强,并从根本任务、目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例如,2004年7月4日,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三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关于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意义、内涵、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理论建设的主要措施,强调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建立一套工作管理机制,完善研究机制,建立理论研究激励机制,注重理论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进取、有志于参政党理论研究的骨干力量。但是长期以来,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工作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引导并推动的,其理论相当程度上源自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从内容到形式,参政党理论建设基本上都参照了执政党的经验,缺乏自己的独特个性,没有形成独具特点的定型的民主党派理论建设。参政党自身缺乏理论建设的整体规划,在理论建设主动意识上有所欠缺,在理论建设上不够深入和系统,对参政党的性质、任务、理论建设的规律、原则、内容等基本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在什么样的程度范围中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在什么样的程度范围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参政党独特的作用,如何把握这个度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民主党派理论研究人才缺乏,理论研究队伍尚不够壮大。参政党的理论建设与其地位和现实的需要还存在着“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理论建设尚不成熟已经成为制约参政党参政能力提高、影响参政党建设的“瓶颈”。
  (四)能力不断提升,但仍不尽人意
  各民主党派切实把加强参政能力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参政能力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非中共人士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增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人数比例不断上升,在各级人大和各级政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参政党的政治把握、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组织协调“五大能力”均有所提升,但目前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一方面民主党派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评价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继承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拥护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高度肯定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发展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也存在参政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参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尚不成熟、参政能力建设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实体的功能发挥不够。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能力建设中最重的两个方面,然而在具体的政治运作过程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有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参政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整体参政能力的提升;注重于代表人物的“代言”,缺乏一个完整的政党形象。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