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农业的内涵
精准农业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与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集成组装起来的作物生产精细经营技术。其特征是根据当时当地测定的作物实际需要确定作物的变量投人。其目标是更好地利用耕地资源潜力,科学利用投人,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减少农业活动带来的不良环境后果,实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发展精准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我国以往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投入,以粗放经营解决供不应求的总量问题。但在农产品基本形成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数量问题已不再是主要矛盾,而被品种、品质矛盾所代替。农业面对和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粗放经营难以解决这一矛盾,唯有靠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集约经营方是正途;另一方面发展精准农业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全局性的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扩大数量和提高农产品价格已没有多大潜力,必须瞄准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精准农业。
二、淄博市精准农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目前在淄博市,精准农业已经破题。如一些地方采取的管灌、微灌、喷灌、渗灌等精准灌溉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大水漫灌,不仅节水,而且省地、省电、省工;一些地方采取的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既节约了肥料,又降低了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采取的精量机播也比传统的人工播种更可以实现作物植株在田间的最佳分布,形成结构合理的高产群。
(一)淄博市精准农业的推广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淄博市已建立了一些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如为夯实精准农业建设基础,桓台县出台了《关于发展精准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以华北集约农业生态试验站为依托,引进精准施肥、精准管理、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进行精准播种施肥、精准灌溉试验示范。再如临淄区的皇城镇积极引进推广无土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大棚微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全镇已初步建立了镇、村、户三位一体,能承载各类试验、示范推广的网络体系,其中镇蔬菜科技试验示范园已被列入省“三”工程,截至去年底,全镇50个村都已经有自己的示范棚区和示范户。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淄博市精准农业的深入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淄博市北部平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适合精准农业推广
淄博市北部平原基础条件好,农艺水平高,这为精准农业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淄博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5%,在全国、全省处于前列,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规模也较大。适于大型机械作业,最利于精准农业的实施。
另外,淄博市北部平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户的土地面积相对比较大,承包户和承包户之间的土地连接成片,通过精准农业可以把封闭分散的农业生产,变为开放式的规模化、社会化生产,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使农业成为该市的优势产业。
(三)淄博市精准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明显加强
淄博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7.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累计达到150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79.4%和63.5%。森林覆盖率达到32.4%,列全省第四位。农机总动力达到311.6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75%,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三、淄博市在推广精准农业方面遇到的问题
(一)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淄博市的农村劳动力呈现“三外”现象:文化水平高的多数在外,青壮年多数在外,男劳动力多数在外。在家务农的农民主要以低文化水平、妇女、老年人为主。问卷调查528名在家农民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81名,仅占15.4%,初中以下447人,占84.6%,表明实际务农人员文化层次较。从年龄上看,务农劳动力中50岁以上的占74.7%。座谈对象中90%在50岁以上,80%以上是妇女。农业从业者素质低、老龄化和兼业化严重,导致科学种田知识缺乏,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精准农业的发展。
(二)土地流转服务水平低
目前,全市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7452家,仅占农户总数的1%;流转面积26914亩,仅占总面积的1.1%。其中转包面积8244亩,转让面积361亩,互换面积5039亩,出租面积5415亩,股份合作的1100亩,其他形式流转面积6755亩。土地流转慢,导致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市场主体数量少,力量弱。使得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施肥机械等在某些地方无法应用,阻碍了精准农业的研究和实施。
(三)信息技术及其装备薄弱
目前淄博市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尚未建立,在农业物资生产等方面不能形成有机整体,最终导致农产品竞争力的降低。而精准农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过程中以信息获取最为关键,尽管当前该市在信息技术方面已有一定发展,虽然某些地方像如桓台县也引进、开发了一些软件,但仍不成熟,在技术应用方面与发展精准农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在淄博市农村应用计算机还不普遍,在相关的农田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系统、专家咨询与决策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网络信息系统、现代生物工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基础性的软硬件设施方面还很不健全,缺乏高效的信息发布、传输方式。
(四)成本过高,农民购买力相对低下
发展精准农业,其前期的仪器、设备、装置等成本投入相对过高。一般引进国外的精准农业技术设备价格都非常昂贵,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而目前多数农民的购买力有限,只能“望机兴叹”,这也必将影响该市精准农业的实施与推广。
四、淄博市精准农业的推广措施
精准农业这项新型的资源节约型农业,在该市分布的还不够广泛,措施也不够系统和有力,它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而必须下大力气抓紧实施。有关人士认为,发展精准农业,除了要深刻理解这个概念,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运行机制,以保证精准农业的实施和推广。
(一)明确发展思路
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农业比重不足4%,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成分,因此,发展精准农业,实现农业信息化在科学上、技术上和农业基础建设上需要做出更大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以探索一条符合该市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基于此淄博市发展精准农业必定是一个渐进过程,一定要分阶段循序进行。第一阶段为引进、试验、示范阶段。从根本上讲,最重要的是引进精准农业的概念。要根据实际,引进必要的技术和装备,建立试验示范点,探索精准农业规律和技术,摸索经验。第二阶段将试验示范工作扩展到形成规模的基地和小型农户,特别要在小型农户中实施精准农业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规律和积累经验。第三阶段在多点试验示范基础上,在部分地区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 (二)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