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浅析
1.学习基础不强,自我学习能力低下
农村幼儿园教育不规范,仅重视儿童的兴趣与快乐,忽视了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前班教育不注重儿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忽视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教育。导致学生进入一年级后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做小动作、走神、发呆、作业拖拉、不做作业。
2.留守儿童较多,学习行为监督缺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很多低龄儿童留守在家,大部分由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有一部分寄养在亲戚朋友家,还有一部分由同辈的哥哥姐姐监护。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导致了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的家庭监管教育严重缺失的状况。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表现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吃苦精神,课堂上自控力差,学习态度马虎。在家里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
3.家庭教育缺失,课后学习辅导不力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包括教导社会行为规范,陶冶道德情操,指导生活目标,行成个人志趣等。可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能忽视和替代的。但也不是说,凡是家庭教育都会对儿童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在农村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成长起负作用的现象很常见。很多农民家长自己文化水平很低,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粗暴,教育方式和方法上简单。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甚至无能力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再加上农村农活多,农活重,一年下来,大多数时间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我所走访的农民家长中,完全无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占60%,基本无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占35%,完全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只占5%。
4.教育环境较差,形成合力受制约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贫困、文化落后。这种贫瘠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顽强地抵制着外部先进文化的影响,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生存在农村文化背景中的人,从小必然接受这种背景的长期熏陶和影响。落后的文化背景阻碍了农村儿童的思想健康、全面地发展,农村文化氛围的淡薄,导致了儿童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
5.师资力量弱,教育连续性无保障
由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是常事,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教学对象年龄跨度大,难以做到每门所任科目教学上的“精、透、细”。
二、对策思考
1.制定有效辅导计划,重视学习习惯培养
在开学初,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出确实可行的辅导计划,设计课堂行为分析表、作业情况订记表、留守儿童档案、学困生个案跟踪记录表,及时了解并记录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针对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首先要求他们做到:(1)课前预习的习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和生字。(2)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正确、规范、整洁。(3)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不走神,能知道老师讲了什么内容。(4)遵守纪律的习惯。虽然这些习惯难于一时养成,学生的反复性也大,但是只要长期坚持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凝聚社会教育合力,重视留守儿童管理
爱是陶冶学生积极情感的道德力量。关爱能给人自信和勇气,关爱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说过“爱就意味着用心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班级应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头来抓。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和心理辅导。
3.抓好家长学校建设,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家访是老师对一个学生全面了解的有力的补充手段。家访时老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对待学习的态度,学生的爱好,学生的交往对象,学生对不良社会风气的反应及思想动态等情况,同时老师还要主动向监护人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和帮助。
4.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开展城乡教学交流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素质毕业生到弱势学校任教;建议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作用,倡导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带动弱势学校发展速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中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以起到个人带动大家的作用。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经常组织城镇骨干教师下乡送教,经常开展城乡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5.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平等的,要提高整个教育水平,教育均衡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留住农村教师,让农村教师安心在农村工作。首先,提高待遇,让待遇留人。在绩效工资上应拉开城乡距离,在职称评定上应着重偏向农村学校发放指标,评审条件也可适当放宽政策。让农村教师体会到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让农村教师安心在农村工作;其次,改善环境,让环境留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尽快尽好改进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缩小直至消除城乡环境差别。第三,让管理留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以心换心,对农村教师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尊重、关注、爱护农村教师,让他们处于思想稳定,精神愉悦,心理健康,工作快乐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