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此为契机,2006年河南省制定了2006—2007年建设新农村规划纲要,2007年首批确定7各乡镇和11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试点),2008年12月开始了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在紧密的进行中,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河南省新乡市古固寨镇祥和新村这样成功的农村社区,也面临着很多失败的社区建设现状。河南省临颍县的南街村和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的发展模式一直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农村社区发展的成功典范,虽然这两个村庄的发展背景和历程与目前新的农村社区建设俨然不同,但是他们成功的经验还是相当有章可循的。
一、建立和发展乡镇企业是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和有效途径
河南省的大部分农村还处于后发型农村社区,这部分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社区居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尚且处于发展之中,保持着传统农村社区的特点。这些农村社区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时间还要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比较大,农业劳动力困乏,村庄留守儿童问题和养老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农村的发展状况不可能把大量劳动力都束缚在小块的土地上,所以大力发展新型乡镇企业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河南省的部分农村和乡镇已经拥有了自身的企业,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乡镇企业的成长。
20世纪七十年代,刘庄把发展重点由农业转向工业,选择的突破口是汽车喇叭制造,并由此带出一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加工型企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庄在积累了十几年发展工业的经验、技术、资金和人才后,经过多方慎重的考察,选择了生产我国短缺的、属高科技生物发酵产品的药品原料——肌苷。这种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出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产品,实践证明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从而使刘庄经济开始展翅高飞。 现在的华星药厂已拥有10个分厂,能生产肌苷、红霉素、青霉素等几十种成品药和原料药的外向型企业,淀粉厂年生产淀粉6万吨。车队有大小车辆120部,农业有耕地1050亩,粮食亩产1000公斤,经营管理只有19人,全部实现机械化,节水灌溉,有大型收割机7部,移动式喷灌机4台。同时,每年生产方便面需要的200多万元的花椒做汤料,南街村就把自己的地头地边种上了花椒树。为使方便面厂、面料厂的废料合理利用,他们将其收集后通过加工,电脑配方,制成混合饲料发展养鸡场;食品厂需要的鸡蛋又是该养鸡场提供。这些企业拥有员工11000多名,南街人把这种做法称为一业带动多业上,多业辅助一业兴。就这样,以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不断发展,南街村由最初的传统农业区发展成为一个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成为闻名遐尔的现代化农村社区。这就是费孝通提出的一点五产业道路的现实应用,即结合本地实情,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这些乡镇企业的运营不仅为为南街村和刘庄开展其他建设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而且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致富,解决了劳动力的流动问题。这就为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致富的道路。
二、不可忽视社区精英和社区领导人物的作用
社区精英也就是建立在个人魅力基础之上、与村党组织、村委会相结合的权威。这类权威具有几个要素:(1)有一个众人认可与推崇的、具有政治远见、经济头脑、奉献精神的组织者、带头人,这是“魅力型权威”的基础;(2)有一个具有“造福一村”、“致富一地”精神,团结一致,特别能工作的战斗集体,这是“发展型权威”的保证;(3)领导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较高的来自于实践的理论,有很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思想放,敢为天下先,善于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搏击。这是权威得以建立的组织基础;(4)绝大多数村民发自内心自觉接受与维护权威,因为他们从切身体验中领悟到,富庶发达、文明和谐的社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与强有力的组织与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权威得以维持的群众基础。这样的社区精英往往被农民成为能人或带头人,这种能人在社区发展之初,主要凭借他们的社会资本为了家庭生计大胆地进行发展创新活动,并取得成功,这种成功是他们的行动或对维持既存社会结构有贡献,或者会推动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从而赢得社会成员的尊敬,拥有了社区权威。
南街村和刘庄崛起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数十年来形成的具有强大权威的领导班子与好带头。刘庄的史来贺,21岁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人艰苦奋斗,把村子周围的750多块凹凸不平的土地改造成收种全部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园区20世纪50年代他就知道运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高产,他请来技术员,带着小锅,在棉花试验田里一住就是8年,总结出了一套植棉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达111.5斤。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又带领刘庄村民把发展重点转向工副业,开始生产汽车喇叭,并由此带出一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加工型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史来贺带领刘庄人民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进而又建起生产潘生丁和青霉素系列产品的分厂,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南街村村民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正是在村支部的领导下,他们在1991年久摘下了河南省亿万村)桂冠,以王宏斌为代表的南街村领导班子还发明了“外圆内方”的发展模式,外圆就是与市场接轨,内方就是与本村的民意接轨。这些时代的精英时刻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注入着新鲜的血液,他们的行动带动了普通人民对群众事务的广泛参与,促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整合与协调,所以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注重发现社区精英,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调动普通村民的建设热情。
三、培养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社区文化的重建
新农村社区重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文化重建,没有社区文化,社区建设就失去了灵魂,就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失去了和谐发展的机会。一般而言,农村社区文化是在村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价值观和文化的侵入,农村社区居民的思想也受到了些许重创,但是这并不排除市场经济给农村带来机遇和财富,可以这么说如果村庄内部没有很强的凝聚力就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只能成为农村基层自治性组织,而不能成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的统一体,也就只能解体为以公民或家庭为单位的商品生产者。但是如果村庄外部没有市场经济,村庄即使有很强的内部凝聚力,也只能发展为自然经济单位。一般而言村庄内部的凝聚力的制度基础是土地、资金及积累的的公有制和合理的分配制度,文化基础则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体系。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