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道德主题--神性与人性(4)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尹翎鸥 发表于:2010-01-07 09:04  点击:
【关健词】v
自然 欲望的人,又具有趋善本性用理智抑制贪欲,用上帝之爱去感化并战胜邪恶是他的人文图谱,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与基督教的理性型人有着血缘关系,其成就非前期人文主义所能比拟。这也决定了他从世俗关照神圣,主张以
自然欲望的人,又具有趋善本性用理智抑制贪欲 ,用上帝 之爱去感化并战胜邪恶是他的人文图谱,因此他笔下 的人物与基督教的理性型人有着血缘关系,其成就非前期人文主义所能比拟。这也决定了他从世俗关照神圣,主张以神性规约人性。实现人 的超拔,使人成为人间 的上帝是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反思,他自身也成为无人企及的文化巨人。 (论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道德主题--神性与人性)
  参考文献 : 
  [1]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3. 
  [2]姜椿芳,梅益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夕国文学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 ,1993. 
  [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 (九)[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五)[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357. 
  [5]张薇.亨利五世形象新探[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38—40. 
  [6]郭华敏.圣经背景中的亨利五世形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3):63—65. 
  [7]续枫林.莎士比亚笔下的亨利五世[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70—76. 
  [8]沈  红.福斯塔夫的艺术魅力 [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999(3):29—31. 
  [9]方放.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 析 [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3)18—23. 
  [10]恩斯特 ·卡希尔.人论 [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1]雅各布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东南亚华人德教述论——以儒教为切人点


  •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