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碍说"与 早期佛教女性观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杨孝容 发表于:2010-03-02 07:38  点击:
【关健词】]axA.“五碍说”;性别差异;早期佛教;女性观;终极平等
[摘要]本文结合两性差异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分析了女人“五碍说”与早期佛教女性观的矛盾歧异 ! { 之处,认为应该综合理解、辩证看待“五碍说”。文章指出:从佛典中的情形看。女人“五碍”说并非单纯 { ; 贬抑女性的含义,更主要指人格缺陷心性不净导致的精神障难,成为对多染多欲懦弱善妒之类特性的 ; ; 概念化表征,再者,女人“五碍”说还反映了女性在其性别特征

小乘佛教(约公元前370一公元150年前后,
即部派佛教,本文以“早期佛教”代之)时期,印度 佛教教内根据其对经教、戒律的不同理解,分裂为 二十部派。各部派不仅在教义和戒律阐释上有差 别,对待女性的态度也各不相同。然而,无论小乘 佛教哪一部派,共同的趋向则是贬抑女性,唯程度
有别。尤其是小乘广为流传的女人“五碍说”(又
称五障、五漏、不得行五事、五处不能得作等),长 期被人视作垢病佛教歧视女性的最有力论据。以 致提起小乘佛教,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歧视女性” 之“五碍说”。因此,研究早期佛教女性观,“五碍 说”是一个核心内容。本文试以此为切入点审察 一下内中详情。
一、“五碍说”之深层意蕴:两种性别标准与四 类性别区分
撇开排列次序不论,早期原始佛教经典所载 女人“五碍说”内容相差无几,即:不能以女身作转 轮圣王、帝释、梵王、魔王、佛(三界法王),不过《宝 雨经》里则将魔王换成了阿辫跋致菩萨。叫
关于提出女人“五碍说”的理由,《超日明三昧 经》里上度比丘对慧施等五百女人进行了详细解 说:
一日女人不得作帝释,所以者何?勇猛少欲 乃得为男,杂恶多态故。为女人不得作天帝释。二 日不得作梵天,所以者何?奉清净行无有垢秽、修
四等心若遵四禅乃升梵天,淫恣无节故,为女人不
得作梵天。三日不得作魔天,所以者何?十善具 足、尊敬三宝、孝事二亲、谦顺长老,乃得魔天,轻 慢不顺、毁疾正教故,为女人不得作魔天。四日不 得作转轮圣王,所以者何?行菩萨道,慈愍群萌、 奉养三尊、先圣师父,乃得转轮王。主四天下,教化 人民,普行十善,遵崇道德,为法王教;匿态有八十 四无有清净行故,为女人不得作圣帝。五日女人 不得作佛,所以者何?行菩萨心愍念一切,大慈大 悲被大乘铠,消五阴化六衰广六度,了深慧行空无 相愿,越三脱门,解无我人无寿无命,晓了本无不 起法忍,分别一切如幻如化、如梦如影芭蕉聚沫、 野马电焰水中之月,五处本无无三趣想,乃得成 佛;而著色欲淖情匿态身口意异故,为女人不得作 佛。⋯
由上可知,在佛教看来,“女人”本身就是一种 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的存在,或者说,若非 “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即不名为“女 人”。女人,怎能比得上净行少欲、勇猛坚强、仁义 亲厚、广行十善的梵天、帝释、魔王、转轮圣王?更 别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陀。不言而喻,女 人“五碍”或“五障”、“五漏”更主要指心性不净导 致的精神障难、人格缺陷。自然,实际情形并非只 有女人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一些生 理性征为男人者,其人格心性却常显现出女化的 “五碍”式倾向,这类事例触目可见。故此,可以认
为,佛典“女人五碍”所描述之“女人”固然反映着
当时女性的现实情况,更大层面勿宁说是对“多 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等特性的概念化表征。 与此对应,同一时期佛典对“大丈夫”甚至于对 “男”身进行赞美既是对现实男性的褒扬(古印度 社会亦是男尊女卑),又表征着与上述“女人五碍” 相反一面的“无染、少欲、勇猛、宽仁、清净”等追求
高质量精神生活的理想人格特质。
可见,划分男女性别有生理性征和人格心性 两种标准,若从人格心性标准看,任何心性不净、 具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缺陷者皆可视 为“五碍”、“五漏”之“女”身;反之,一个人无论他 生理性征是否为男,也不管他身体是否健康,人格 心性有缺陷即不属于理想的清净无漏之“男”身。 推广开来,也不能仅仅因为某人生理性征为女就 认定她精神品质、人格心性上一定比任何男性差; 更不能认为仅生理性征为男者先天就具备“无染、 少欲、勇猛、宽仁、清净”等特质,就必定高出任何 生理为女性者。
然而,除《超日明三昧经》之外,似乎没有其他 佛经对“女人五碍说”的本质含义进行阐释,难怪 “五碍说”会在后世带来那么深的误解、那么多负
面影响,甚而影响到某些女性佛教徒由此自甘卑
贱、不思奋进。 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相对于“女人五碍说”
本质,佛典仍多论及人的内在修养比生理性别更 为重要,反复强调男女皆能通过个人修持完善自 我达到至高的理想境界。如佛经每以“善男子、善 女人”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并举,即 有这种趋向。再者,佛陀对修道证果的女性也十 分赞叹,尝言“此大生主虽是女人而入圣道,得果 尽漏亦名丈夫”【2](P.463)。南传巴利佛典亦曾记载 一个经典例证:波斯匿王因生女不悦,佛陀向他解 释说,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性别而在于其精 神品质。如果一个女子具有美德和智慧,如果她 能与亲朋和谐相处,那么这样的女性就比没有这 些品质的男性更有价值。【3’
此外,早期佛教经论亦有谈到生理性征的男 女与精神气概的男女之不同,而后者所谓“男” “女”即如前所说乃属概念化表征。说一切有部的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对此谈得十分详尽: 问:色界天众为女为男,若尔何失?若是女者
应有女根,若是男者应有男根,若非二者便违经 说,如说女身不得作梵王等而不遮男。答:应作是
说。彼皆是男。问:岂不彼类不成就男根耶?答:
虽无男根而有余丈夫相,又能离染,故说为男。如 契经中说。诸果向皆名丈夫。非无女人行向住果, 当知亦以能离染故说为丈夫。毗奈耶中亦作是 说,佛以两手捧大生主(即大爱道)骨告菇刍众: “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轻转,多诸嫉妒谄媚悭 贪,大生主虽是女人,而离一切女人过失,作丈夫 所作,得丈夫所得,我说是辈名为丈夫。”色界诸天 理亦应尔,能离染故说为丈夫。由此应作四句分 别:有是男子不成就男根,谓色无色天大生主等; 有成就男根而非男子,谓二形是;有是男子亦成就 男根,谓一切丈夫成就男根者;有非男子亦不成就
男根,谓除前相。诸是女者必成就女根,有成就女(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