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艳 发表于:2010-09-17 09:04  点击:
【关健词】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统筹
无论是从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还是从扩大内需、稳定宏观经济的内在要求来看,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已成为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

一、构建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第一,构建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是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需要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广大农民的自身发展和公平发展,其实质在于承认和保障农民权益。新阶段农民自身发展权益集中体现在广大农民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机会上,这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直接相关。中国是一个经济转轨的大国。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靠农民自己。由此,造成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失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加之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缺乏相应的财力,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农民权益的直接保障。
  第二,构建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可为新阶段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开启“窗口”。一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应当充分估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中的作用。二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三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助推器。中国农村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十分引人注目,被认为是全球经济版图上少有的一个亮点。这个潜力的释放,将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问题在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从1983年到2007年下降了23 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 年到2007 年下降近37 个百分点。可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期缺失严重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从刺激消费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客观要求出发,应当逐步把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转到农村。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力度,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状况仍未改变。
  第一,基本民生性服务差距。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就业服务缺乏,而城市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体系较健全;城市基本上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的社会保障项目少,覆盖率低。
  第二,基本公共事业性服务差距。城乡义务教育在入学机会、师资水平、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大中医院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卫生资源少,可得性、可及性弱;农村图书馆、文化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大面积空白。
  第三,基本公益性服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吃水难、行路难、通讯落后;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
  第四,公共安全性服务差距。农村安全生产缺少监控;食品安全知识匮乏,伪劣商品充斥;社会治安防控松懈。
  三、构建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制度
  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体制是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根本原因,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为此,新阶段的农村综合改革要以建立覆盖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为主线。
  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一是把原来的学杂费规范地转换为中央、省、市县的政府投入,通过中央和省级政府进一步的经费追加,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差距;二是以保证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为重点,将乡村教师津贴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对于贫困县,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当增加转移支付规模,并通过制度化措施和加强政策执行能力来确保经费落实。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当逐步增加投入比例,稳定广大农民对政府长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预期。二是进一步完善保障办法,在保大病的同时,兼顾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三是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使参保农民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促进医疗机构改善服务质量和降低价格。四是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参保者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规范保险基金的运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一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当尽快制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法规和条例。二是各地区要根据农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出贫困对象年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基本生活费支出,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三是保障资金的来源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一是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面部署,积极推进。二是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责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投入,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多方筹资机制和以个人账户为主、统筹调剂为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三是理顺并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完善基金运营和监管制度。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城乡衔接的问题。
  2.以乡镇政府改革为重点,优化基层公共资源配置
  乡镇政府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乡镇政府是农村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组织者和载体。面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实压力,乡镇机构设置、组织形式调整以及管理机制、运作机制的改变,都要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一是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重点,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由此调节农村的利益关系。二是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为中心,整合农村各种资源,以低廉的行政成本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政府合理承担改革成本的前提下,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不仅可以使乡镇机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走出一条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路。当然,考虑到乡镇财政的约束,合理配置农村公共资源,中央和省级政府应统筹安排乡镇政府改革的成本。
  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乡镇政府有效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关键。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收入环节开始规范。在这个前提下,一些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试点。试点情况表明,这种模式对从支出环节上约束乡镇政府比较有效,也有利于乡镇政府转型,有利于节约乡镇行政成本,控制和缓解乡镇政府机构人员膨胀等问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