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主的认知视角及其优化路径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陈朋 发表于:2013-06-02 21:50  点击:
【关健词】民主;中国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摘要】民主虽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并不是人们随心所欲选择的。一个国家的民主内涵如何界定,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国情等现实条件。认识当代中国民主也必须坚持现实决定论。当代中国民主的鲜明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根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是中国民主建设和运行的三大特色,即制度特色、过程特色和形式特色。就制度层面而言,即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过程层面而言,即是“增量民主”;就形式层面而言,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并存,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民主的核心价值虽然具有共性,但其内涵毫无疑问是具体的。对中国民主内涵的认识也应这样。既要看到人类民主成果对中国民主发展的影响,也要根据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理解其本质含义。
  一、民主是由现实决定的
  人们从不同的分析进路给民主下过不同的定义。这分别是:两个层面的民主——价值民主和工具民主;两种方式的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个领域的民主——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两种形态的民主——国家制度的民主和决策机制的民主。
  不同的分析进路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不同感知和体认。但是,要真正认识民主,唯一的理性思路在于把握其本质。这是探讨民主问题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民主的本质呢?一般而言,无论从何种视角来定义民主,它们都是在回答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行使方式。前者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是权力的拥有者,谁可以作主;后者要解决的问题则是权力的拥有者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就权力的来源而言,它是要揭示权力的本源在于人民,而不是归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所有。这也是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说过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1]130。事实确实如此。假如权力的本源不在于人民,不归人民所有,那么,人民就没有必要也没有动力来关注权力如何行使,也没有底气、没有资格要求权力的行使者来实现保障其权利,从而也就不可能有民主问题的产生。所以,早在19世纪,卢梭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主权,将权力的来源归于人民。此后,诸多政治学家,如乔治·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等抱持权力源于人民的思想,认为人民是一个国家所有权力的来源。
  权力来源追寻的是“源”,是第一位的。思想家们重视“源”的探讨,关注的是权力从哪里导出问题。权力导出后还有一个流向的问题,这就是权力的行使方式。因此也就出现民主问题上有关权力的“源”和“流” 的讨论。“源”是本质,蕴含于民主的深层,“流”是外显,更为直观。之所以要谈权力行使方式,是因为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治结构异常复杂,政治参与的要求日益精致,尤其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发展又极不平衡的政治共同体而言,没有合适的权力行使方式,笼统地谈论权力的本源在于人民将变得相当空洞,很容易陷民主问题的讨论于空谈的尴尬。
  权力的行使方式是人们评判民主的最直接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西方民主问题研究者在分析民主问题时,多数情况下就是基于权力行使方式作出判断。其实,在权力行使方式的问题上,不管是分权制衡,还是多数决定,还是公共参与,民主对它的根本要求只有一个,即构建一个合理的政治结构,让全体成员在权力行使上实行共治,促进参与权力行使的均等化。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权力行使方式都应当让全体成员通过不同的途径共同治理权力,使参与权力行使的机会、条件、过程均等,没有人为的阻碍或限制。因此可以说,在民主的框架下,既然权力的本源在于人民,权力属于人民,那么,人民委托的权力行使者自然就要切实兑现他在接受权力委托时的承诺,保障、维护权力委托人的利益。否则,人民就有权收回自己的委托。对于权力所有者而言,权力本身就是“我”的,“我”有对它的所有权,自然就有对它的支配权、委托权和维护权。由此可见,民主就是从权力的来源出发,围绕权力的行使和权利的保障而进行的制度设计。
  对民主本质的思考,可以看出民主是由现实决定的,而不是人们头脑自生的。换言之,人们总是针对实践中的客观现象或行为对民主作出思考,任何民主的愿望和诉求都来自于具体的实践,实践是民主之源。因此,一切围绕民主问题而展开的研究,都是为满足实践的需要,民主的所有理论阐释都是对实践的回应。同样,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其产生和发展亦是由现实决定的。任何国家的民主实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是这个国家特定的历史和国情。任何试图脱离本国实际来建构其民主理论或实践的行为最终都只会走向失败。这已经被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因此可以说,民主虽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是民主制度不是人们随心所欲选择的。人类历史发展已经表明,民主不是抽象的理念的产物,而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产物,它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即使一种民主模式可以在许多国家同时实践,但也不可能相互雷同。因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要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2]231 “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且随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3]257一个国家的民主实践到底该如何运作,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内涵,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国情等现实条件。现实条件不仅规定着民主实践的进程,而且还对民主内涵的理解产生直接影响。
  二、制度、过程和形式:认识当代中国民主的三重维度
  民主的本质由现实决定,告诉人们理解中国民主也必须立基于中国现实。然而,理解中国民主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是因为,民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中国民主则更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

    实际上,中国民主亦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体。它首先不可能回避人类民主共有的核心价值,否则,将始终被隔离在世界潮流之外。但是,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特殊之处即是其内涵所在,或者说人们经常谈论的中国特色民主的机理之所在。这个特殊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根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是中国民主建设和运行的三大特色,即制度特色、过程特色和形式特色。
  关于中国民主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论述很多。此处不准备多加赘述,只作简单概括。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权力的所有者,也是民主权力的最终主张者。但是,人民要真正实现当家作主,还必须具有自觉的意识,并且能组织起来。自觉的意识是民主得以运行的前提和条件。但是,自觉的意识并不是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先天地具备。当有的社会成员还不具备这种自觉意识时,就需要有人能帮助他们形成自觉意识。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非常复杂的国家里,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参差不齐,必然要求有一个能激发,凝聚人们的自觉意识的政治核心。在中国,能担当这个重任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既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而且还可以教化、提炼、凝聚广大人民的自觉意识,形成自觉行动。在一定意义上讲,近代中国历史就是革命阶级把人民组织、凝聚起来,重建民族国家,追寻民主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其他所有革命组织不能具备的优势和巨大能量。现当代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历程同样表明,中国共产党亦是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的最佳力量。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