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指导和谐社会建设实践 (一)立足当今中国的实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平观 我们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但是如今社会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有所变化,我们正处在
四、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指导和谐社会建设实践
(一)立足当今中国的实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平观
我们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但是如今社会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有所变化,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以我们要坚持的公平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平观。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我国当前仍然处于并且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从思想理念、宪法法律和制度基础上,可以说构筑起了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成熟、不完善,因而不公平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公平,既不能急于求成,超越阶段,又要以积极的态度,按照“四个公平”的科学公平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解决社会中的不公平问题。
(二)建设和谐社会,注重公平同时,必须大力促进发展
促进公平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搞好社会建设才能从完全意义上实现社会公平。只有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才能为消除社会不公平创造前提条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不排斥效率、排斥发展,而是着眼发展来推进社会公平,并通过社会公平的不断实现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激发全社会成员的劳动和创造热情,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推进发展中实现社会公平,实现两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平的实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政策完善和制度体制创新。
1、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政治制度为社会公平提供可靠的体制保障
一要改革政治体制实现政治关系平等和政治权利公平;二要完善司法制度实现法律适用平等和民事权利公平;三要加强党的民主建设实现党内、党外关系平等和党群权利公平。有了权利的有效制约和政治关系的平等才能保障社会公平。公平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及时代内涵,而且还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改革经济体制为社会公平创设合理的制度基础
从四个方面入手在经济制度的完善上推进公平:一是调整产权和市场关系实现生产关系平等和机会公平,完善就业政策,促进人们的劳动就业公平。二是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利益关系平等和结果公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三是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现状和趋势,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四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投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可靠的经济制度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
3、加强精神文明、文化道德建设,为社会公平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一是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实现精神生活平等和文化权益公平。现时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努力构建以公平为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实现道德规束平等和道德标准公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也就不能为公平的实现提供良好的道德评价标准。
总之,公平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相适应,又与社会制度和价值追求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为公平的实现带来了限制,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性质又决定了实现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推进公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赵向华.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
[4]陈维荣.社会公平本质解析——“论社会公平”系列论文之一[J].甘肃高师学报,2003(1).
[5]侯惠勤.马克思公平观的的实践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
[6]赵欣.论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