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教育(2)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 作者:张建华 发表于:2011-08-04 18:44  点击:
【关健词】政治,马克思主义,政党,教育,政党观,学生,思想政治,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突出讲授的是人生立世的价值体系与社会规范。基础课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三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教育的过程中,政治教育部分应该着重从方向性角度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突出讲授的是人生立世的价值体系与社会规范。“基础课”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三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教育的过程中,政治教育部分应该着重从方向性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特色政党制度,增强政治认同,道德和法律教育部分侧重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引导大学生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之一,而且也是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要求。
  三、构建“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来弥补主课堂的不足,全方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教育
  “请进来”是指请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人物,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事迹报告,尤其是遇到重大的实事热点问题(如国际金融危机,应该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高度评价党的执政能力)和重大的历史契机(如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应该宣传我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建国六十周年取得伟大成就的政治保证),要通过这种开放式教育有意识的加强主流政治观和政党观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走出去”是指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政治实践是政治意识产生的源泉,政治体验是政治情感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情感是政治观形成的关键。”[3]大学生要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观,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通过社会实践去体验,在体验中培养政治情感。教师在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要有意识的选取契合国情、党情、社情的主题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系统的社会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大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现实、国际形势、国际关系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由一般政治认同到政治觉悟的升华。
  四、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树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观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为例,该章核心内容是解释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战胜国民党夺取政权,中国为什么会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本章是马克思政党观教育的关键章节,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认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组织一场讨论会。讨论会的主题是“国共两党的博弈”。讨论会整个流程包括学生课余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推荐发言代表到课堂上演讲,学生评委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等环节。通过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历史过程及国民党统治最后崩溃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及“第三条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历史原因;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并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通过讨论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师也从学生的讨论中获得了新的启发。[4]
  五、注重发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学理上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等,其内容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起到展开、深化、呼应的作用。此外,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艺术学等类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同样起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中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类、历史学和新闻学等课程不可回避的会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政党观教育的内容。
  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从来就不是纯学术性的,从根本上说,它总是要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服务的,或者说,它总是要对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做出判断和评价。[5]因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必然带有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对某一种思想和观点做出赞同或批判的分析。因此,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必须在全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工作中落实和贯彻“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必须树立起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坚决反对以学术自由为借口,在社会上和教学中散布、传播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想和观点。在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政党观问题等大是大非的问题,所有教师应该努力对思想政治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重要的学生思想实际问题形成基本一致的正确的思想认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认识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登才.马克思列宁关于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7):5-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74.
[3] 葛翠茹.略论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53-155.
[4] 杨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65-66.
[5] 顾钰民.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27-31.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