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通过分析俄国具体情况与条件,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提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独特道路,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围绕这一思想,理论界有许多争议。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与“跨越论”的关系是其中分歧较大的热点问题。学术界的争议和分歧无可厚非,但在争议之外,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思想带给我们的若干启示。无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是否验证了“跨越论”,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中包涵的深层意蕴都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避免重走西方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的道路
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表现为:第一,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人类创造巨大的成就,又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对于成就,人类应该共享;对于灾难,人类应该避免。第二,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情况下,落后的国家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第三,落后国家在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灾难而吸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成果之后,可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
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已经由恩格斯宣布失去了实践意义。当时恩格斯根据俄国经济社会的最新发展状况判断俄国必然要经历资本主义阶段,只不过西方无产阶级的胜利可以缩短俄国资本主义的历程。这一观点在他解释自己重印《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并写了详细跋的原因时有着清楚的表达:“人们坚持要我重印‘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这篇文章,这种情况使我不得不试图从对俄国当前经济状况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得出某些结论,作为对这篇旧文章的补充。虽然这些结论没有无条件地给俄国公社许诺伟大的未来,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还是试图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日益临近的死亡,也将使俄国有可能大大缩短它现在已必然要经过的资本主义阶段的行程”。由此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仅仅是一种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上的设想,并没有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尽管如此,这一思想中所包含的“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的观点却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一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重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老路而遭受不幸和灾难。
西方国家工业化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的。经济运行基本上依靠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较少。市场经济以其较高的效率增加了欧美国家的资本和财富,并使这些国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但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在成功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西方工业化的残酷历史给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以深刻的警戒。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和财富差距拉大、资源破坏性开采和浪费性使用、环境污染、国有资产流失和片面追逐利润等现象。这些现象引起我们的反思。历史与现实警示我们,中国不再具备当年西方工业化的历史、社会和国际条件,不可能重走西方资本积累的旧路。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遭受西方模式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如果发展方式不做调整,中国经济很可能会面临长期停滞,甚至陷入危机之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摒弃传统发展观,确立一种新型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战略以指导实践,使经济由片面追求增长转向强调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由单纯追求物质总量的增长转向强调经济增长过程中人的因素的作用,由掠夺式开发资源和忽视环境问题的反自然倾向转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尊重自然的倾向,由片面追逐利润转向更多地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路。
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但也要审慎应对挑战、防范风险
马克思在研究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时,是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在与西方国家的相互联系中予以考察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就是以世界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重点分析了农村公社所具有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两重性特征导致的矛盾,认为矛盾发展的趋向取决于公社所处的历史环境。俄国的历史环境决定了“俄国‘农村公社’可以通过发展它的基础即土地公有制和消灭它也包含着的私有制原则来保存自己”,因为“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业公社’保存到今天的欧洲唯一的国家。它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同时,它也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另一方面,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在复信草稿中马克思多次重申了俄国历史环境的这一特征。这意味着,马克思认为在与资本主义生产统治的世界市场相联系的环境条件下,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至于如何实现这种历史性的跨越,马克思认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同时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的俄国农村公社,要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优秀成果。第二,俄国革命爆发,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且双方相互补充。只有在这两个条件兼备的情况下,农村公社才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因此,马克思正是以世界市场为背景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探求了俄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马克思论证“跨越”思想时对世界市场的分析,尤其是对吸收资本主义所创造一切文明成果的反复强调,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颇具启发意义,具体在于: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坚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和利用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处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如果不顺应世界发展的大势,固步自封,闭关自守,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国家和民族的衰亡。因此,中国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拓展与世界各国的普遍交往,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积极吸收消化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为我所用;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和利用外国资源,弥补国内建设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以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