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IT到ICT
1.IT的提出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译为信息技术。IT一词是凡·维特于1986年首次提出来的。最初IT一词属于计算机领域,是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的,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但随着对IT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IT与计算机技术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IT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广阔。
IT的提出说明了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对各行各业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各国都加大了信息技术的科研力度。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研究者们也不甘落后,很多关于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到教育中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是成果颇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当时凡·维特还对IT应用于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关于信息技术科学的学习(Learningabout44444 IT);第二类,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支持学习(Learning with the aid of IT);第三类,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途径(Learning by means of IT);第四类,信息技术作为学校管理的辅助工具(IT as an aid to schoolmanagement)。从这个分类可以总结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单纯的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例如:现在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是用来普_及信息技术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三就是作为学校行政管理的工具,例如学校电子政务。
2.IT演变到ICT
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Informadon Technology演变为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缩写也由IT改为ICToICT确切的中文翻译应该为信息与传播技术,“c”有交流、交互之意。这是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深入思考,也是对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思考。从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教育研究者们对信息技术有了新认识:不再是仅仅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不再一味地追求技术的使用,转而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教学中的交流。ICT中的“C”,在教学中就是强调交流的作用,把信息传播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改变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要从单纯的注重学生技术的学习转变为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重心;对于学生而言,学生要把信息技术看成是辅助自己学习的工具,是实现自己和老师、同学之间交流的工具。
3.IT到ICT的必然性
由IT到ICT的转变充分说明了人们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笔者认为从IT到ICT有其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理论范畴角度看,ICT包含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是IT的延伸。IT强调的主要是一种技术范畴,ICT不但包含技术的使用,同时还强调交流与沟通在教育中的作用,ICT把信息技术当作是一种优化学生学习及提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能力的工具,凡·维特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对ICT在学校的应用分为四类:第一类,强调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本身的学习;第二类,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支持工具来使用,这里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既能够支持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又能够支持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第三类,作为一种学习的途径,所谓途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途径,但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第四类,使用对象是学校的管理者,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中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推进学校实行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看,ICT更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也与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相悖。传统的教学方式没能够充分体现交流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就是“C”没有在教学中很好地体现。IT转变为ICT正是强调了“C”的重要性,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就是强调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不是能够与他人进行充分地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教师沟通学习的感想,让教师得知教学哪些不足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交流的工具,当与课程整合后,也就将这些支持交流的工具带到了教学中,使交流能够自然地在教学中发生。
综上,从IT到ICT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趋势。随着ICT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的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浪潮。
二、“C”在课程整合中的价值体现
1.由“C”出发建立课程整合的新观念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基础上的课程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互融合,促进其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整合过后产生的新课程往往只侧重于现代技术的使用,仅仅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技术来使用,㈦或者看作是一种教学媒体,㈨如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使用。笔者认为,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整合不是说做了多少课件或者是在课堂上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叫教育信息化,相反这是片面的信息化,是一种偏重使用技术的“媒体论”。“媒体论”把信息技术看作是一种媒体,应用于教学后就是一种比传统媒体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体。如此,就偏离了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
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ICT中的“C”出发,建立课程整合的新观念。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不能仅仅把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或当作是呈现课件的黑板,在呈现的同时,教师时常要与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多媒体工具之间也要有交互交流。上文中所提到的“媒体论”的出现正是忽视了交流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 与课程进行整合后,师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的重要性。
2.由“C”出发设计课程整合的新形式
不管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整合,通过什么方式整合,整合到什么程度,我们要理解整合的目的是什么,不能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因此,要求课程整合不仅仅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课堂,让学生享受到通过计算机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的乐趣,还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像水滴融入土壤中那般“细无声”,无缝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采改进学科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