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由于傈僳族的语言中,好多语句都是倒装句。比如汉语" 别淋雨",傈僳语是"雨别淋",汉语"运木料",傈僳语是"木料运"。在汉语与傈族语的翻译中,学生只会直译,不善于意译。就导致傈族学生对文字题、应用题难于理解。
例如:一根绳子长10米,剪去全长的,还剩多少米?(五年级)
汉族学生列式:10×; 傈僳族学生列式:10×
这就是傈族生对"剪去"和"还剩"没有理解。
由于语感、数感不强,学生所学知识留下的印象不深,容易遗忘,这又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又如我们在练习课上的讲的一个题:80加上45的和除40与25的差,商是多少?作业中反馈的主要信息是"除"与"除以"这个概念的区分,所以我就重点讲解此知识点。可是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懂,经过观察询问发现,原来是他们还不理解"和、差、积、商"的概念。
二、数学分析思维差,缺乏思考
如在教学"比的化简"(北师大版六上)时,老师用三种类型化简比:
1:
这就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深入,太死板,不能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差。
三、数学想象力与汉族有较大差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相对较差
最常见的是这些句式:"…比…多(或少)…","增加到","增加了"这一类的数学术语在傈僳族学生的意识里很模糊,弄不清这个关系到底是谁多谁少。特别是这些术语出现在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中,他们就更难了。
四、环境因素
傈僳族学生家庭教育跟不上。周围的环境里没有文化氛围,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学生回到家里基本不做作业、也不看书学习,单靠学校的力量来教育他们,所以在学习成绩上很难提高。
另一方面,傈僳族的风俗影响,如:早婚,初中辍学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系列原因影响傈僳族学生的身心,也就导致在数学学习中落后于汉族。
对于少数民族集中的学校,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探索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认知主体之间的建构和衔接,使教师尽快帮助学生搭建起认知的桥梁,并根据课程标准使学生能尽快有效地找到固接点,最后围绕课标中的要求联系学生实际,适当地设计出教什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
在小学初级阶段,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双语教学,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不懂汉语,自身不会说,对教师讲课所用汉语教学很难听懂,使其无法理解,最终导致对整个学习不感兴趣。当然,进行双语教学对教师要求与比仅用汉语教学来说要求要高,因为教师如果不会听,不会讲少数民族语言,他们就很困难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就不知道学生主要存在的学习困难原因。
(二)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地方习惯
教师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使师生之间搭建起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给他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他们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教师在课余时间要主动接触学生,经常同他们交往谈心,也要宣传国家、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有用人政策上的倾斜,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同学之间要正常交往,相互团结,共同学习。
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师不能因他们学习成绩差而产生放任,对他们教师要尽量做到少批评,多鼓励表扬,多关心、多帮助,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的进步要多鼓励,对他们的错误,要及时指正,引导。
(三)加强和挖掘校本教材
在课程设置上对低年级学生可以有一些独特的针对性,各个学校也可以编制上一点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对有的知识点做到编制一些符合本少数民族语言习惯的口诀和顺口溜,把一些书本上的城市语言,改进成他们地方的语言,引用他们熟悉的认知名称地理环境来改编一些例题和应用题。让他们在理解上上更加轻松容易。
(四)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整合教学
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贫乏,能最大限度地配置一些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整合利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增进他们的多元化理解,深刻认识他们民族中的一些优良习惯和地方民俗,地方特色、特长,是国家乃至世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他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学习,弘扬光大是他们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光荣榜职责和义务。
总之,上述分析和建议是我通过近三年的调查,实验总结出的几点针对傈僳族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一些存在问题,认知水平的差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存在 的问题,仅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不够,还需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领导共同配合,齐抓共管,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教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嘉玮.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曹才翰.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毛鸿翔.数学教学与学习心理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5]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