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优势产品的重点生产领域,从良种供应、生产基地、技术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予以扶持,促进优势产品向生产区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巩固草莓、板栗、贝类、食
确定优势产品的重点生产领域,从良种供应、生产基地、技术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予以扶持,促进优势产品向生产区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巩固草莓、板栗、贝类、食用菌等产业基地,扩大鸭绿江淡水鱼、无公害蔬菜、优质稻米、林木产品的基地规模,提高优势品种、项目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重点抓好优质稻米、水果、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二)发挥优势,做强做大外向型农业
1.扩大农产品出口。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发日、韩、朝、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面对国外农产品的冲击,我们的农产品要冲出国门,必须过好“三道关”。一是质量关。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常常设置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因此,要拿到农产品的“签证”,必须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解决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和滥用生长激素等问题,杜绝检疫性病虫,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品牌关。加强农产品认证、开发,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率高、知名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以名牌产品占领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标准关。统一的国际标准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准则,加快农产品出口标准与国际接轨,是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片。
2.加大农业引进力度。制定并落实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利用丹东与日本、韩国等国相毗邻的优势,重点做好对日、韩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其投向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生产项目。特别要加大对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1.科技兴农,良种要先行。实施“种子工程”,加快农产品新品种的引进试用和示范推广。目前,重点选育和推广优质新品种,开发和应用与新品种特征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或养殖技术,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应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和咨询。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2.加快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3.推广农业机械化。在抓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同时,抓好具有丹东特色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和水产、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村经济运行新机制
加入WTO后,农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走农业企业化、农民组织化的道路,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延伸产业链,搞好加工和营销,这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关键。把做强做大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上做好做足农业经济发展的文章,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发展来带动农副产品生产的发展。
2.搞好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引导农民与加工企业、销售组织、科研单位等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关系。
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以经济合同为纽带,实行一体化经营,大力兴办生产、加工、销售、技术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群体作用,实现规模效益。积极引导水产品、果菜、食用菌、板栗、粮食等产业中有条件的加工企业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以此为基础,促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公司+农户”是主要模式。因此,构建公司与参与农户认同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行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体现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利益关系。要鼓励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之间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原则下,形成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
(五)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应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抓好主要江河的治理和大灌区改造,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农药、兽药及其它有害残留的卫生安全标准及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的制定,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状态,促进农业生产走上标准化轨道,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3.完善农业市场信息体系。以信息发布为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网络传输等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农业生产、市场、科技等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
注:本论文是“鸭绿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4153)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铁力.丹东市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J].丹东师专学报,2003,(4).
[2]王殿才.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