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浅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海迪 发表于:2014-12-19 16:11  点击:
【关健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江苏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供给失衡以及供给效率低等问题都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破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完善供给体系、决策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等方法,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所谓农村公共产品,就是相对于农民或其家庭自己消费的私人产品而言的,是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根据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程度,农村公共产品可以分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农村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公共安全服务、农业基础教育、大江大河的治理等。根据公共性的强弱,农村准公共产品可划分为三种:一是公共性较强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如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卫生等。二是一般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如农村医疗、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等。三是私人性较强的农村公共产品,如水电供应、农村电信、有线电视网络等。农村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农村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安全。
  一、供给现状
  江苏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家庭承包责任制时期、税费制度改革后三大阶段,各时期分别有不同的特点,在需求表达机制、供给决策机制、筹资方式、生产与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江苏省政府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苏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供给不足。无论是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还是社会福利事业,都存在供给不足现象。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仍有部分农村道路路面材料的沙石或者砖、板等,给农民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大部分农村的主要道路没安装路灯。水利设施也有待完善,目前的灌溉设施仍不能有效灌溉防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另外,由于各种经费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年限短,农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也很低。
  (二)供给结构失衡。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是“自上而下”供给机制,地方政府很少顾及农民对公共产品的真正需求,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结构不十分合理。
  (三)供给的不公平性。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发展差异的制约,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较大不公平性,不仅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不公平性,不同地区农村之间也存在不公平性。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二元经济制度。建国以来国家实行重工业而轻农业、重城市而轻乡村的不均衡发展战略,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长期被排斥在国家财政之外,导致供给不足,农村和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农村公共资金不足。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是公共资金不足,由于缺乏投资,农村很多公共项目都无法进行,公共设施难以建起来。
  (三)供给机制的缺陷。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还沿袭着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江苏省也不例外。苏南农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能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利益诉求机制通畅,基础设施项目修建能体现民意,决策民主、透明。而苏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修建是在“村村通达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的口号下进行的。项目并不能反映出村民最真实、最迫切的需要,决策权掌握在政府或村干部手中。这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必将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公共产品供需脱节。
  (四)供给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由于公共资金比较分散,监督难度较大,不健全的监督体系必然会导致公共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从而出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不足和结构不平衡。在实际的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问题表现在资金使用非透明化、公共支出没有编制预算、财务制度不合理三个方面。
  四、实现江苏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建议
  (一)加大公共投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现象,根本原因是国家财政长期投入不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财政严重缺乏。结合江苏省的现实状况,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稳定财政来源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扩大筹资渠道,依据公共产品的层次和特性,构建政府、农村社区、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结构。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供给体系。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公共产品的供应上应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财政支出政策,坚持城乡平等原则,向城市和农村提供大致均衡的公共产品,坚持城乡一体化为导向,加快推进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城乡统一、均衡、公平、公正、平等的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以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减轻农民负担,缩短城乡差距。
  (三)建立有效的供给决策机制。对于农村公共产品来说,农民是最直接的使用者,也是受益者,所以在决定这些公共产品的种类、数量时,农民应该是决策者之一。因此,决策机制建设应该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统一起来,以民主制度的发展推进农民参与的深化和制度化,为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民主化创造条件。一方面应当推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应在建立、完善村民委员会和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让受益人直接参与到受益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在具体做法上也可以采用直接民主与代议民主相结合的灵活方法,如在自然村可以实行直接民主,全体村民进行投票,按多数原则确定出本村公共产品生产的方案。在乡一级可以实行代议民主制,由各村的代表共同决定最后的方案,从而有效地反映农民的需求,消除单纯依靠政府决策的偏差。同时,要提高农民文化修养,增强其参政能力。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监管机制是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保障,需构建“统筹规范+全方位监督+绩效考核”型的监管机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提高农业投资效益。加大支农资金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各级监督检查作用,确保公共资源合理利用;强化财政、审计监督作用,组织重点抽查、专项稽查、财务自查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外部监督,积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定期向群众公布收支情况,提高农民监督意识,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作用,并推行农村财务管理预决算制度,由民主理财小组参与编制预算,搞好财务收支事前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公布,确保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合理使用。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