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车体外形设计
车体外形设计关键是要求车体表面光滑平整, 车厢问连接平滑过渡,最大程度减少空气阻力,交会 压力波和气动侧向力。高速列车车体外形设计主要 是横截面形状设计,当前以腰鼓形设计为多,有利于 减少各种空气阻力。车底部应设计有封闭外罩,可
以有效减少紊流。
6高速列车的控制、检测和诊断技术 高速列车控制、检测和诊断系统的技术功能包
括正确控制和检测列车安全运行,保证每辆车内受 控设备完全按司机操纵和行车指挥命令协调工作。 使司机及时发现各种故障,以便及时采取应急处理 措施或通知地面维修部门,具有传输信息的网络通 信功能。
6.1控制技术
6.1.1列车控制级 列车控制级主要由动力车上的主控单元执行以
下任务:将控制所需的状态信息送至各车辆的计算 机接点;实现本务动力车对其他动力车的重联控制; 自动牵引/电制动控制;对各种制动设备进行制动力 的分配;控制拖车侧门的开启和关闭;收集诊断数 据,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在通信故障时,司机仍能对 列车进行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的控制;与旅客信息 系统接口;对信息传输实施管理。
-6.1.2动力车车厢控制级
动力车车厢总线控制级主要执行的任务是牵引 单元控制,对电气主要参数进行检测和安全连锁;网 侧变流器控制;司机室空调控制及轴温检测;电机侧 变流器控制;辅助变流器控制;查知本车各计算机装 置的状态。
6.1.3拖车车厢控制级 拖车控制级的任务是拖车车门控制;防滑控制;
轴温检测;车厢内压力和温度的空调控制;拖车制动 控制;列车和拖车车厢供电控制。
6.2检测、诊断技术
列车检测和诊断系统主要任务是各种信息(包 括ATC)收集显示、识别部件磨耗和偶发性故障并记 录故障信息;在故障情况下提示运行方式,提示迅速 排除故障的维修方式,在必要时提示紧急制动作用;
自动化整备作业等。可分为部件诊断、单节车辆诊 断、列车诊断三个层次。诊断结果作两种平行的处
理,行车过程中将诊断结果输入车载微机系统进行
判断分类,然后向列车控制发出相关的指令;在行车 中或检修中将诊断结果送人列车状态数据存储装置 或其他数据库,为维修提供信息。在动车司机驾驶 台的显示屏幕上显示主要的诊断结果,在各控制级 的故障读出端口处由维修人员使用便携机读出诊断 结果。
7车间密接式连接技术 传统车钩在车辆连挂后,沿中心线方向(纵向)
的间隙量最大可超过30mm。这样大的间隙在列车 运行中无论启动、制动、调速都将产生很高的加速度 和冲击力,对高速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极为不利。目 前世界各国高速列车密接式车钩连接面的纵向间隙 一般都小于2ram,上下、左右偏移也很小,对提高列 车的运行平稳性和电气线路、风管的自动对接提供 了保证。
8车厢密封减噪及集便排污技术 车厢密封技术包括下车体的挤压型材或钢型材
万方数据
等采用连续焊接,车窗采用气密性强的双层玻璃结 构,夹层内充惰性气体,四周用多硫橡胶密封,车门 采用压力密封式塞拉门.空调装置采用压力缓和装 置,气密式风档。集便排污技术主要采用循环式厕 所和真空式厕所。
9列车倾摆技术
列车通过曲线时,如果车体能够向曲线内侧倾
摆一定角度,相当于增加曲线外轨超高,可提高列车
通过曲线速度而不降低旅客舒适度。
摆式列车速度:
v’ 一侄(b±垒塾±兰曼塑吐
√ 11.8
式中:、卜列车通过曲线速度,km/h;
R——曲线半径,m;
H——曲线外轨超高;rnm;
△h——容许欠超高,mm;
2s——左右滚动圆间距,2s=1493mm; 中——车体倾摆角,deg。 摆式列车的全部车辆(拖车、尾车)都装了有源
式车体倾摆系统。倾摆动作由电——液控制系统来 完成。正常工作时,倾摆动作受列车计算机系统 (TRACS)控制和监视,每节车辆的倾摆由一个闭环 调节系统所控制,每个转向架上的光学数字角度传 感器能测出车体的实际摆角并反馈给调节器,调节 器再把信号送到伺机服阀,以控制液压油流向各液 压油缸。此系统检测所得故障和异常情况将通过车
上的故障显示系统向司机显示。在计算机系统发生
故障的情况下,一个模拟备用系统将自动接替它的 工作。 ,
10受电弓技术
受电弓的主要技术特性应满足弓头质量小,具 有良好的追随特性;具有良好空气动力学特性;与接 触网参数能很好地匹配,以获得良好的受流性能,减
少离线率;能双向运行,并具有防护装置保护接触导
线免受损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高速列车的十大关键技术是世界各国铁路在机 车车辆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优化,各门学 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发展的综合成果,是高新技术 在铁路行业系统最综合的集成。研究开发及引进消 化这些关键技术是推进我国铁路机车车辆现代化的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