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讯模块的DMS技术发展对策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刘禹 发表于:2012-05-16 15:04  点击:
【关健词】 DMS系统;通信模块;发展与对策
在现代化的DMS的组成中,高层应用软件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窗口。传统的研究文章大多从历史渊源,功能概况等方面分析并介绍现代DMS,这种研究视角往往忽视各个功能组件之间的通讯联络,忽视系统应用平台的可扩展性、可交互性。本文从通讯模块的角度,分析并介绍了DMS高层应

 在现代DMS中,处于高级应用平台上的自动绘图AM、设备管理F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部分层次分明,却又联系广泛,在集成化的计算机平台上各司其职[1]。本文以一些高层应用软件为例来分析其内部层次结构,重点把握其模块间的通讯与交互情况。
  1 DMS模型的高层体系结构
  类似于输电网络中的PAS软件,DPAS软件就是DMS模型中的高层部分。自动绘图和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智能的标明有各种电力设备和线路的街道地理位置图,是配电网管理维修电力设备以及寻找和排除设备故障的有利工具。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信息,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与图形产品的计算机系统[2],包括AM/FM/GIS在内的许多高级应用软件将影响到配电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作者认为:对其依托的高级平台的设计和层次布局应该充分应用系统工程学的层析模型,参考业已成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布局方式,遵照使用的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面向对象,多层分布。特别要注意接口的标准化和数据传送的规范性,真正实现模块自检的智能化。作者就目前常见的高层应用平台中各个应用软件的布局特点给出如下意见,供读者参考:
  采用分布式多层结构设计方法,把系统模糊的分割成数据服务层,组件层,应用层三个较为独立的部分。按照信息的流动方向逐层对各个功能子系统进行细分,以复用方式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封装在同一个集成的模块中,形成所谓的复用性功能组件。最后利用已有的独立数据服务层和可复用组件来逐个拼装子系统,这是各个高级应用软件布局的基本思路。
  当今GIS的体系构成上越来越重视组件化的方法。从适配性上看如果系统主要运行微软操作系统,并且其地域分布上不是很广的话,那么COM/DCOM或许是比较合适的。CORBA和EJB则适用于异构的、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4]。在组成GIS系统时,合理选配组件十分关键。
  一些GIS组件尽管实现了与通讯组件,自动绘图组件,设备管理组件之间的数据上的互联互通,但是未能很好的实现与DMS/SCADA等生产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图模共享问题。当前,在我国的很多电力企业中,常常采用基于一些中间件的数据转发与沟通的方法[5],减少了不同系统之间软件开发,数据沟通等方面的困难,但是仍然存在数据图形格式上不一致等诸多弊病。可以看出,要把计算机网络上的最新技术与电力生产实际相结合,投入资金对看似成熟的系统模块连接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与加工才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
  2 基于通讯模块的DMS发展对策
  配电网内部电力设备随地理情况复杂的分布,在管理系统的设计上显然是采用分层设计,分层控制,功能集成,通信互补的基本理念。以覆盖全部配电网设备为基本考虑,以信息资源利用为重要手段,以配电网调度/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以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5]。由于DMS系统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其监控的对象范围差别很大一般要采用多个独立的自动化系统才能实现。在完成了对其中低高多个层次的分析之后,自然可以给出对当前不完善的DMS系统的一些考虑:
  DMS系统在接入来自不同应用平台,具有不同数据格式和通讯规约的外部实时数据源时需要开发不同的接口。这一缺陷往往导致DMS系统整体维护工作量大大上升。有人提出了基于 IEC61970/IEC 61968 标准中抽象组件的接口功能,为DMS 系统设置一个通讯网关。[6]该网关成为外部实时数据源与DMS进行交互通讯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分布式的计算环境和安全有效的软件包为应用软件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运行平台。
  配电网自动化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互是DMS完善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特别是GIS应用程序与配电SCADA子系统之间[4]。然而,要构筑能完全适用于电力行业的AM/FM/GIS共享平台,形成一定的通讯标准目前看还很有难度。这就直接导致了功能模块的难扩展性,容易形成自动化孤岛。模块之间统一标准的缺失是最终集成的最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完善新一代的IEC61970规范扩展模型,优先解决好其中的接口标准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度集成化,功能多样化,检测,控制智能化的配电管理系统正在我国飞速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配电DMS的层次结构还正在经历重大演变。具体层次结构正向着细化,交互的方向发展。这也恰恰告诉我们,在进行系统规划或二次更新时,不能仅仅就功能性缺陷进行改良,而应结合系统模块间通信方式,接口标准和不同模块的数据格式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层次结构,逐步改造和完善配电综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顾锦汶,罗玉孙 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及应用[C].全国配电网自动化高级论坛论文集,97-102.
  [2]杨成月,李沛川,吴梦泉,赵光,卢娟.基于组件技术的配电AM/FM/GIS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4(1).
  [3]徐孝忠,严钰君,杨玉山.配电管理系统(DMS)中GIS与SCADA数据转换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Vol.25 NO.6.
  [4]姚建国,周大平,沈兵兵,丁峰,赵京虎,朱红,张子仲,张瑞鹏.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Vol.30 No.8 Apr.25,2006.
  [5]顾建炜,苏毅方,周浩,刘理峰.DMS系统互联公共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继电器,Vol.36 No.3 Feb.1,200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