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术进步与垂直专业化。Feenstra and Hanson(1996)从垂直专业化和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了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南方资本存量的相对增加或者由于南方国家(一般认为,南方国家指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间品的技术进步,
3.技术进步与垂直专业化。Feenstra and Hanson(1996)从垂直专业化和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了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南方资本存量的相对增加或者由于南方国家(一般认为,南方国家指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间品的技术进步,部分产品的生产会由北方国家转移到南方国家,即生产外包;北方国家会转向生产熟练劳动密集度更强的产品。这种生产外包提高了南方国家产品的熟练劳动密集度,但仍然使南方国家的产品熟练劳动密集度低于北方国家。这样南北两国对熟练劳动的需求都会增加从而扩大了国内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
中国制造业中间投入品贸易是影响工人相对工资水平变化的途径,可以分别从出口和进口的作用途径进行分析。中间投入品的出口,是中国作为国际外包活动的承接国向国外企业提供零部件和半成品。中国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的生产效应会使国内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考虑到中国制造业中间投入品的出口档次,这一点仍需要实证检验。中间投入品的进口是与加工贸易紧密联系的,因此这与加工贸易对相对工资变化的影响途径相似。从中间投入品加工、装配成最终产品,随着工艺的改进和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应该会提高,从而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中间投入品贸易是影响制造业相对工资变化的间接途径。它先通过对工人的劳动需求弹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根据 Rodrik(1997)提出的理论:中间投入品的进口会对本国的劳动要素产生替代效应,会使行业的劳动需求弹性上升,从而使得就业压力上升。因此,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将降低技术工人的就业水平。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包括普通农民工在内的非技术工人供给量总是比较充裕,且基本上流向东部沿海的进出口贸易强省,而包括有经验的农民工在内的广义上的技术工人供给量,在一定时间内是比较稀缺的。此外,中间投入品的进出口规模的变动也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劳动需求弹性。因此,通过对劳动需求弹性的影响,中间投入品的进出口贸易将间接影响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和就业水平。
三、实证检验
(一)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可以知道垂直专业化的中间产品贸易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和技术的变化。借鉴Katz (1992)创建的计量模型以及Peter Egger和Robert stehre(2003)建立的模型,建立垂直专业化(以加工贸易为代表)对技术工人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的计量模型。建立的计量模型为:
(1)
其中,w为工资水平,H表示技术工人,L表示非技术工人,K为制造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额,X为出口金额,M为进口金额,R为制造业技术工人的相对就业量,i表示垂直专业化的中间投入品,t表示各年份,t=1,2,3……。
(二)数据和变量的选择
本研究主要涉及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垂直专业化主要涉及中间产品的进口,加工出口等数据。
1.中间产品的进口(Mv)。中间投入品的进口主要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由跨国公司从其海外的附属机构进口,本土化率不高。把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中间投入品加工、装配成最终产品,其对工艺的改进和技术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因此,制造业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会增加,从而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有提高的可能。
2.最终产品的出口。中国是世界制成品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机电等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所占比例非常高,出口增长可能会提高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从而会抑制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
3.人均资本。人均资本的上升代表了一定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将会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从而提高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
4.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就业量纳入影响技术工人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变量中,主要原因是基于Katz(l992)创建的理论模型,认为实际工资水平为工人的供给和需求变化的函数。考虑到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引致的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人就业的影响,本文将该变量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考量。
(三)检验结果
本文运用Eviews6.0计量统计软件对以上计量模型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证回归结果
1.垂直专业化带来的出口对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即出口额的增长会提高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从而缩小其与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这种计量结果与 PeterEgger和 Robertstehrer通过对中东欧国家中间投入品贸易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一致。主要原因为在整个国际化的生产经营链条中,无论上游生产环节提供的中间产品和半成品,还是下游的营销,其所提供的技术、管理和附加值都不如中游的加工环节多。而中国作为国际外包的承接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所进行的加工装配过程实际上是最简单、技术层次最低从而附加值最低的环节,中国实际上成为国外产品的廉价加工厂,对非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上升,从而提高了非技术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因此,就目前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未能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中获得预期利益,即通过加工贸易形式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加工贸易出口企业普遍处于价值增值链的低端,技术含量不高,对国内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但有利于控制国内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中国加工贸易引致的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对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正。即加工贸易进口额的增长会提高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从而扩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这样的实证结果与Feenstra和Hanson(1995)建立的中间投入品贸易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加工贸易企业中所占比例较高,而且加工贸易的主导权要掌握在外方手里,这导致了企业倾向于从国外进口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中间投入品,而非国内采购。对外资的技术依赖较严重,自主创新能力被排挤而萎缩,国内生产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也不明显,大大影响了参与加工贸易的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进程,这种现象造成国内技术工人的相对供给比较稀缺,从而提高了其工资水平。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垂直专业化中间投入品贸易的视角,对贸易对制造业工人收入分配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了三个方面的结论。(1)中间投入品贸易迅速发展,制造业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不断上升,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2)中间投入品的出口对制造业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即出口额的增长会提高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从而缩小其与技术工人的收入分配差距。(3)垂直专业化贸易引致的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对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正,即进口额的增长会提高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从而扩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