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商业空间设计类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设计表现分别进行,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实际操作训练更倾向于艺术表现,两者均倾向于设计表现,而忽略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的应用,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存在着理论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新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则是以突出实践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工程知识的重要作用、突出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模块式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将来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自主构建者,积极行动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和控制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它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迫切的学习愿望,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行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方阵的职业环境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重构,逐步形成职业能力。它也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 商业空间课程设计与建筑工程行业的关系
3.1 职业分析 确定构成建筑工程行业的各种工作岗位,按工作流程说明行业范围内的具体工作
3.2 工作分析 说明从事建筑工程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并将每一综合能力内的专项能力逐一分析讨论。
3.3 专项能力分析 描述每一专项能力所要求最终达到的水平,即能力标准。指出在设计空间等领域工作对建筑工程知识的要求,并对每一专项能力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做详细分析与讲解。
3.4 教学分析 在专项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教学单元或模块(一组专项能力),将每一模块内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按顺序排列,将每个模块排出顺序并认定核心课程,写出课程大纲。
3.5 教学设计与开发 设计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内容组织、基本环境、开发模块课程课件和学习指南。以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典型的建筑工程设计与装饰运用位案例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3.6 教学实施 包括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划分模块化课程的学习重点,讲解工作中要求的工作习惯、态度、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个人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边做边学,按要求完成重点建筑工程知识学习后结合商业空间项目进行分析与阐述知己的观点,分析并阐述建筑工程知识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4 商业空间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目标
4.1 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 模块化课程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结构,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前提下,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形成综合化课程。
4.2 实现课程教学真实化 模块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发的,必须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实现课程教学真实化,才能培养学生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3 实现课程评价企业化 每个一级模块课程教学结束时,学生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其任务在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大量运用建筑工程知识,这就有效缩小了课程教学与生产现状及职业要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毕业生岗位适应性与就业能力。
4.4 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工学结合” 为了达到模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
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 “教师、教材、课堂”的纵向学科体系,构建以形成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横向体系——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突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结构概念和体系》第二版作者:(美)林同炎,(美)斯多台斯伯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商业空间设计》编著:周昕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