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的学术对垒已成为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主要争鸣态势。刑事审判的民主性决定了犯罪构成理论应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性。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体现了民主法治的精神。德日犯罪成立理论有着复杂深奥、晦涩难懂的品性...
我国台湾地区于1999年将不能安全驾驶罪纳入“刑法”,大陆在2011年2月出台《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危险驾驶罪。二者在理论基础、刑罚目的、法条设计、实施情况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较不能安全驾驶罪与危险驾驶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之异同,有利于预测大...
警衔制度源起于欧洲,此后各国也相继开始实行警衔制度,由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等差异,各国制定的警衔制度不尽相同。我国警衔制度发展可追溯到清末,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18余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安事业的发展...
北京的牛玉强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后的流氓”,广东的陈某豪被万宁警方千里押回海南,被称为“海南最后的流氓”,一切皆因为他们,一个以流氓罪被判处死缓,一个身为流氓罪的嫌犯。流氓罪是什么样的罪名,“清网行动”与其有何关联,对最后的流氓们应如何处置?就以上三个...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
政府维持与保障民生的行政工作需要客观基准规范和指导,而当前我国民生基准存在概念的混淆与民生基准的非系统化矛盾、形式的多元与民生基准评价机制单一性抵牾、范围的局限与民生基准的全面性悖论等诸多问题,只有整合民生基准系统,确立民生基准的政治、法律与行政三维...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亟需构建公权引导、公民参与和媒体传导有效互动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强有力的公权引导要求立法机关参与普法、执法机关重视执法教育、司法机关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序的公民参与要求全面落实民主立法、深入推进执法、切实开...
新闻自由思想,起源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英语表述为“the freedom of press”,“press”这个词起初指印刷出版业的自由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词义也在不断扩展,不仅可以解释为“出版”、“出版业”,而且可以解释为“新闻业”、“新闻界”,现在则泛指大众...
民事枉法裁判行为因为认定困难,在实践中很难被查处,因而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需要对其认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
本文主要对在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把握的问题如适用的范围、期限的缩短、审判组织和事实证据认定的简化等提出来,与大家商榷。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必然导致相关环节的简化,但不能全盘简化,简化的前提是不能侵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 ...
摘 要 我国高校学生处分因为权力本位传统,学生合法权益保障滞后,出现诸多问题。这些...
摘要:“媒体审判”源自西方,中国是否存在“媒体审判”尚存争议,但互联网时代媒体对...
摘 要:审委会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司法决策机制和工作模式,它以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发挥着...
〔摘要〕 法治思维蕴含着有利于公民文化培育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体现为:法...
摘要: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对优化行政程序提出了要求,但这种优化不能只着眼于行政...
【摘要】本文从侵权责任在多种责任聚合的情况下优先研究的方向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