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部样本的分析表明知识交叉战略显著影响财务和顾客两个维度的组织绩效,但是这个关系在子组分析中发生了变化,其中对于环境变化大的子组,知识交叉战略仅仅影响的是顾客维度的组织绩效,对于环境变化小的子组,知识交叉战略仅仅影响财务维度的组织绩效,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可能由于知识交叉战略能够从外部获取新知识,使得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下,组织仍然能够较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进而提升顾客维度的组织绩效。
4.3.2 知识密集度的调节效应分析
知识密集度子组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同表3的总体效果比较分析发现,知识变异战略对内部流程维度组织绩效的影响效果消失了,但是对学习与成长维度组织绩效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高密集度组的影响程度(0.526)大于低密集度组(0.376),这意味着在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变异战略能够较好地提升员工学习与成长能力。知识交叉战略对高、低密集度两组中顾客维度的组织绩效均产生影响,但是对财务和内部流程维度组织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而假设H3获得支持。
4.3.3 IT能力的调节效应分析
组织IT能力子组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IT能力高、低两个子组中,知识变异战略均对学习与成长维度组织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知识变异战略对内部流程维度组织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主要的调节效果体现在知识交叉战略,在低IT能力组中,知识交叉战略对顾客维度组织绩效的影响显著(0.439),但是在高IT能力组中不显著。相对于低IT能力组(0.463),高IT能力组(0.513)中知识交叉战略对学习与成长维度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这表明IT能力对促进学习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
4.3.4 共享文化的调节效应分析
共享文化子组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一方面,在高共享文化子组中,内部知识变异战略能对财务、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3个维度的组织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这是四组调节效应分析中,唯一的知识变异战略能对组织财务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在低共享文化的子组,知识变异战略仅影响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组织绩效。高、低两组共享文化对不同维度的组织绩效产生影响,证实了共享文化的调节效应。另一方面,在高共享文化子组中,外部知识交叉战略对所有维度的组织绩效均没有影响,但是在低共享文化子组中,知识交叉战略对组织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这也表明了共享文化调节效应的存在,因而假设H4获得支持。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了两种知识进化战略:基于内部知识源的知识变异战略和基于外部知识源的知识交叉战略,实证检验了两类知识进化战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同时引入环境和组织特征作为调节变量,系统分析了知识进化战略与环境和组织特征之间的适应性匹配对组织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的知识进化战略影响不同维度的组织绩效,任何单一的知识进化战略均不能提升组织绩效的所有方面,依赖于内部知识创造的知识变异战略显著影响组织内部流程的改善,强调利用外部知识源的知识交叉战略能够对财务和顾客维度的组织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2)组织知识进化战略要随着环境和组织本质特性的变化做相应调整,在特定的环境和组织特征下,不同的知识进化战略选择会影响不同维度的组织绩效,选择与环境和行业特征相适应的知识进化战略能够显著提升组织绩效。
5.2 管理启示
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管理者选择合适的知识进化战略来提升特定维度的组织绩效,在具体的管理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组织战略目标,明晰行业和组织特征,再利用上述关系选择合适的知识进化战略。例如,如果组织的目标是提升其学习与成长能力,组织所属的行业属于外部环境变化较小、知识密集度较低,而组织自身具有较高的IT能力和较好的知识共享文化,此种情形下选择基于内部知识源的知识变异战略将比引入外部专家的知识交叉战略更加有效。如果组织目标是提升其顾客满意度,并且组织所属行业的环境变化较大、知识密集度较高,那么采取引入外部专家的知识交叉战略,将比在组织内部通过头脑风暴和其他方式的知识变异战略更加有效。另外,管理者需要关注在利用外部知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挤出效应”问题,也即过分依赖外部知识源可能会降低组织内部人员创造新知识的积极性,进而牺牲组织长期绩效。
5.3 研究展望
首先,问卷调查基于合肥市高新区的公司,样本的数量有限,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其次,本文采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组织绩效测度方法,如何开发出更好的方法来测度知识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进一步明晰知识进化战略对不同维度组织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Teece D 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2]Venkatraman N,P Rescot T J E.Environment-strategy Coalignment:An Empirical Test of Its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1- 23.
[3]Zollo M,Winter S G.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3):339–351.
[4]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91(2):77-85.
[5]Menon T,Pfeffer J.Valuing Internal vs External Knowledge:Explaining the Preference for Outsiders[J].Management Science,2003,49(4):497–513.
[6]Thompson J D.Organizations in Action[M].McGraw-Hill,New York,NY,1967.
[7]王大刚,席酉民.和谐一致性与组织绩效[J].管理科学学报,2008,11(4):1-12.
[8]田也壮,贾勇,杨洋.供应商选择战略与制造战略一致性研究[J].预测,2011,30(2):34-39.
[9]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0]Kaplan R S,Norton D P.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MA,1996.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