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得成效,服务业占据全市经济半壁江山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快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打造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推进服务业市场化进程,服务业发展进入加速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884.5亿元增加到2010年1868.6亿元,年均增长14.6%,占GDP比重达到50.9%,比“十五”末期提高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91.6亿元,同比增长11.1%,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金融、物流、文化、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50亿元,是2005年2倍多,年均增长15%,占服务业比重35%。以“冰城夏都”为主打品牌的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实现总收入371.8亿元,增长23%;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社会物流总额 7713.4亿元,增长21.2%;金融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和20%;文化产业蓬勃发展,“COOL·哈尔滨”、音乐剧《蝶》、《中国·哈尔滨印象》成为新的文化品牌,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
(三)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业信息化平台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服务业、科技咨询、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成为新的发展亮点。2010年,我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企业达到107户,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其中,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3.1%和7.6%。
(四)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30.7万人,比2005年增加47.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5年的37.8%提高到2010年的44%。金融、信息、房地产、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二、强化措施,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9年,我市提出了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的发展战略,确定建设“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现代大都市”的任务目标,进一步放大了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释放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潜能。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重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引领现代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按照国家和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我市在制定《哈尔滨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立足黑龙江、服务东北北部、辐射东北亚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初步把哈尔滨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发展目标;以规划引领启动实施了产业“倍增”计划,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贡献率达到55%以上,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52%;金融、物流、文化、信息服务四大产业增加值实现4年翻番;旅游业总收入突破96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二) 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两轮驱动”服务业发展模式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是我市突破服务业发展体制障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机遇。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工作,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于去年获批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一是依托优势,明确定位。结合哈尔滨大城市、大农村、大工业、大农业的特点,我市紧紧依托产业基础,充分挖掘优势,把“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确定为改革试点的主攻方向,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即: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两轮驱动”的服务业发展模式,推动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传统农业必须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二是成立组织,专项推进。成立了由市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哈尔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专项推进试点工作,市政府专题召开了《哈尔滨市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结合哈尔滨实际,认真研究部署工作任务。三是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印发了《哈尔滨市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方案》、《哈尔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行动计划》、《哈尔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哈尔滨市鼓励和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优惠政策》等文件,全面启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0年,我市在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设立了2000万元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用于20多个国家、省支持服务业项目的配套和扶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四是突出重点,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和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在构建先进制造业综合服务体系方面,以江北科技创新城为依托,重点实施了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科技投融资五大平台建设。目前,科技创新城已签约研发类项目133个,总投资达109亿元;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正式成立,10个直属院所的12个项目入驻,国家级研究中心、实验室已达11个。围绕哈南工业新城建设,我们重点发展了工业创意产业和中央商务区建设,其中金融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年底前将竣工投入使用,神州数码信息产业园和苏宁电器物联网中心正在抓紧建设。在构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方面,我们坚持“城市延伸、农村靠拢、专业组织衔接”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城市金融、物流、科研、咨询等专业服务下乡进村,努力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投放农户贷款237亿元,带动农户实现增收20亿元。同时,不断强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等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牵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结合新战略建设任务,着力谋划和实施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加快推进旅游、物流、金融、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1719.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4.8%。今年,我们又启动实施了哈尔滨华南城等125个、总投资154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一是在旅游上,充分发挥我市冰雪、湿地、森林和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集冰雪体验、湿地观光、避暑度假、文化旅游和旅游集散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推进了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百里生态长廊滩岛生态修复工程、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工程等16个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528亿元。二是在金融业上,推进了松北金融产业集聚区等5个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82亿元。三是在物流上,依托国家和省的大通道建设,重点完善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发展大物流、大平台、大服务,构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打造 “六园多节点、一核多放射”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点推进了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神州物流综合园区等21个物流项目建设,总投资达342.3亿元。四是在文化产业上,围绕打造国际文化名城,依托冰雪风光、音乐名城、异域风情、金源文化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重点推进了新媒体国家产业基地、哈尔滨大剧院、群力文化产业集聚区等6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57.1亿元。五是在信息服务上,以建设“数字哈尔滨”为目标,以城市信息化、软件产业和动漫产业为重点,积极参与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面向消费的信息服务业。重点推进物联网应用基础平台、哈南国际数据城等3个项目,总投资达118.8亿元。六是在商务服务上,立足优化城市商圈布局,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商贸服务企业落户我市,建设内外贸联通的市场体系。重点推进哈尔滨汽车交易市场、哈尔滨哈西万达广场、哈尔滨群力远大购物广场等16个商贸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28.1亿元。七是在农业、科技、公共及生活性服务上,重点推进了哈尔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哈尔滨市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大项目共23项,总投资达159.6亿元。在一系列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3亿元,同比增长3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