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的并购战略 围绕着并购目标,摩根大通采取了固强补弱、强调持续和稳步攀升的科学战略。 1.固强补弱 为了改变业务过于集中在美国东北部的状况,2004年摩根大通与第一银行合并,将业务拓展至美国中西部和西
(二)科学的并购战略
围绕着并购目标,摩根大通采取了固强补弱、强调持续和稳步攀升的科学战略。
1.固强补弱
为了改变业务过于集中在美国东北部的状况,2004年摩根大通与第一银行合并,将业务拓展至美国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了保持已有优势,巩固其在纽约以及美国东部三州地区的核心银行业务,摩根大通在2006年4月收购纽约银行的消费、小型企业及中级市场银行业务。该银行旗下的338家分行拥有60万个家庭储户和超过10万个企业储户,这无疑使得摩根大通如虎添翼。此外,这次并购的另一个巨大收获就是纽约银行的中间银行业务(Middle Market Banking),这个业务所服务的对象为年销售额为200万美元到5亿美元的中型企业,摩根大通很清楚这是富有含金量的客户群。这类客户原本只为贷款而来,现在还可以向其提供财富管理和债券承销之类的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客户资源和多元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正是混业经营和“一站式”金融集团的关键所在。2008年对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的收购也大为巩固了摩根大通的投行、零售以及信用卡业务。尤其是对贝尔斯登的收购,更为扩大了该行的一级经纪服务业务,有更多机会为大型投资者提供托管、融资和交易执行,该行还在2010年投入10亿美元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收益。
2.强调持续
摩根大通的长期目标是发展商业零售银行业务,将零售银行业务扩展到世界各地。就美国而言,摩根大通的薄弱环节在美国西部地区,而华盛顿互惠银行的总部正好在西海岸一带,收购华互银行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缺陷。华互银行在美国西部地区有着强大的业务网络以及良好的客户基础,收购后1800间分行和超过4000万个账户全部纳入到摩根大通银行的系统中。现在客户能够全面享受该银行遍布全国——从纽约、佛罗里达州再到加利福尼亚州的5154间分行的服务。该行2009年7月16日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显示盈利27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36%,营业收入攀升41%至277.1亿美元,营收高于市场预估的259亿美元。该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已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银行业务之一,并且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其首席执行官戴蒙希望进军美国西部零售银行领域的愿望终于实现。除此之外,摩根大通还力图将零售银行业务瞄准人口众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墨西哥等,从而实现其长期发展战略。
3.稳步攀升
近20年以来,摩根大通实施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并购活动都使自身规模更加的庞大,竞争力不断提升,始终确保以稳健的步伐向第一的目标迈进。1991年,美国金融界排名第6的化学银行兼并排名第9的汉诺威银行,新化学银行总资产达到1390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第二大银行;1996年,大通曼哈顿银行兼并化学银行,新银行资产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产生了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对国际银行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0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与J.P.摩根合并为摩根大通银行,地位直逼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2004年摩根大通和第一银行合并,成就了美国第二大的银行集团:1.1万亿美元的资产,2300家分行遍布17个城市,中等市场业务和私人权证业务都是龙头老大。这次重要合并缔造了一个金融超级市场,足以与第一的花旗集团相匹敌。2008年摩根大通银行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收入大幅增长,利润相比上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市值终于超过花旗银行,登上全美市值最大银行的宝座。
(三)恰当的并购时机
除了目标和战略,另一个关键就是并购时机的选择,这是与经济周期紧密联系的。从摩根大通并购一览表可以看出,凡是大型重要并购活动的时间都是选在了美国经济处于下行的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受到2001年“911事件”的影响以及新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增长放缓;2007年爆发全美范围的次贷危机,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如图1所示1999年至2008年美国GDP增长变动曲线。而2000年、2004年以及2008年都是该行实施重大并购活动的年份。选择在经济处于衰退的时候并购,充分说明了该行经营具有抗经济周期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当经济萧条时,摩根大通的营业状况要好于其他银行才有能力实施并购活动。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花旗股票下跌了92.49%(截止到2010年3月10日),降至3.96美元,但摩根大通由于并购产生的良好经营效应,损失要少得多,其股价跌幅为21.6%,降至42.9美元(截止到2010年3月10日)。不仅如此,摩根大通股票市值提高到1705.61亿美元也把花旗集团1127.6亿(2010年3月10日)美元远远抛在后面。该行充分利用了美国经济衰退这样的历史机遇实施重大并购,不断提升竞争力。
三、 摩根大通银行并购绩效分析
摩根大通银行在实施了科学的并购战略之后,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绩效,本文从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价值的提升以及银行商誉的提高来分析摩根大通的并购绩效。
(一)盈利能力的提高
为了说明范围经济带来的盈利能力的提高,本文从摩根大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变动这两个指标来分析。
该图显示了摩根大通银行2001年至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情况。2000年JP摩根与大通曼哈顿合并之后,2001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总体上扬:2001年由于受到“911”事件的影响,整个美国经济都受到冲击,净资产收益率略微降低,但在2003年达到顶峰为14.56%。2004年是美国经济的衰退期,净资产收益率下滑,但摩根大通与第一银行合并后几年的变化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重新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受到全美范围次贷危机的影响,摩根大通也损失很大,但是其CEO戴蒙指出,“就整体而言,我们仍是美国四大银行中唯一一家在此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任何一个季度都未出现亏损的银行。”在金融危机的艰难条件下,摩根大通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独善其身”,这成功背后与它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是分不开的。
接下来再查看摩根大通银行每股收益的变化情况。排开受到经济衰退期的影响,随着摩根大通的并购,每股收益从长期来看是稳步增加的。但是由于并购之后银行内部需要高效的整合,只有成功的整合才能使得并购的协同效应发挥出来,因此每股收益的变化存在滞后性。例如,2004年每股收益为1.59美元,2005年每股收益2.43美元就不及06年4.16美元的增长幅度。从而看出并购的优势更是长期逐渐显现的。此外再横向与花旗集团的每股收益进行对比:01、02、03、06、08以及2011年花旗每股收益分别是0.7、0.94、0.8、1.14、-5.08、0.36美元,而摩根大通同期每股收益分别为0.8、3、0.81、3.32、4.16、1.35、3.97美元,这其中花旗集团仅在2002年有过大型并购活动,相比之下摩根大通多次并购的优势就凸现出来,即并购带来了长期盈利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