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优秀文化的成因探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袁广延 张旭晨 梁长 发表于:2014-10-09 16:29  点击:
【关健词】吉林油田 文化 成因探析
摘 要 当前,一些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步入误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违背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律。挖掘梳理历史文化的成因,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试图探求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吉林油田优秀文化的形成过程,从前人的足迹中找寻企业文化建设规律,用以指导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06-000-03 
      几代吉林石油人历经半个多世纪,在创造物质财富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也创造了优秀的石油文化。
  1959年9月,吉林油田在共和国10周年大庆的礼炮中诞生,1961年1月建矿投入开发。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财力不足,1962年就被列入关停并转行列,在生死攸关面前,矿党委发出发奋图强、大抓生产、以矿养矿、准备发展的号召,全矿职工喊出了“挺起腰杆,站稳脚跟,宁可不发工资,也要保住油矿”的口号,靠自力更生精神保住了油矿。1970年至1972年的“七〇”石油大会战期间,万名会战将士立下了“宁可筋骨断,誓死夺取一百万”的豪迈誓言,形成了“解放思想打破框框上、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上、争分夺秒抢着时间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遇到困难迎着困难上”的“五上”精神。在“五上”精神的激励下,创造了无数新纪录,由20万吨到100万吨只用了2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吉林油田为国分忧,主动多承担石油部年度超产指标,形成了“艰苦奋斗、持续发展、主动加压、多做贡献”的企业精神和“省吃俭用买大件,节衣缩食谋发展”的工作理念,使吉林油田20年得以长足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面临企业发展困境,吉林油田党委提出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严细实干、全面发展”的号召。进入新世纪,吉林油田两个公司迎难而上,在“一百减一等于零、一口井就是一项工程”理念的指导下,发扬“忠诚敬业、奋发有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精神,打赢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攻坚战,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并顺势提出“建设大油田,实现大发展,争做大贡献”精神,随之迎来了十年的储量产量增长黄金期。
  纵观吉林油田50余年优秀文化,其本质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与石油行业艰苦创业精神的完美结合,“自强不息、创业永恒”成为吉林油田优秀文化的典型特征,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既一脉相承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面对低渗透,永远不低头”已经成为吉林石油人世代相传的生命基因。
  在系统梳理吉林油田发展历程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吉林油田优秀文化的形成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吉林油田每逢困难时期,总是在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下砥砺前行。1962年油矿被宣布下马的时候,在没有一分钱国家投资的情况下,油矿制定《农、副、牧、渔业生产规划》,油矿党委下发《关于在职工中开展公物还家运动情况的通报》,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自救,计划生产原油2万吨,实际完成2.97万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特大洪水侵袭、资金严重短缺、后备储量不足、资产负债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吉林油田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分开分立后的吉林石油集团公司被列为中国石油6家特困企业之首。困难面前,吉林石油人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冒着零下40度的低温,打响了百支队伍、千台设备、万名员工参加,连续两个冬天的英台石油大会战,新建产能70万吨,建成了第一个百万吨采油厂,上市业务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迎来了柳暗花明。存续企业提前1年完成了解困目标,自强不息精神在吉林油田再次发扬光大。
  二、中国石油文化的影响
  尽管吉林油田有着37年省属企业的经历,但吉林油田从诞生那天起就与中国石油工业的命运紧密相连,地质部、石油部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吉林油田倍加关爱。中国石油创业文化的种子一开始就深埋于吉林油田老一辈创业者的心中。建矿初期,吉林省请求支援,石油部决定将玉门石油管理局新疆矿务局标杆钻井队吐鲁番矿务局1289队徒手整编制调给扶余油矿。1961年4月,一支由40名钻工组成的千里驰援的队伍来到扶余,他们一下车就问钻机在哪里?井场在哪里?从一个井场转战另一个井场。1975年2月,玉门油田参加吉林石油会战的405名战友到达红岗,他们带来的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玉门传统,在玉门精神的影响下,红岗油田40年间曾4次被评为中国石油高效开发油田,玉门精神也得以世代传承。1975年12月,石油会战指挥部在新木前线召开欢迎大庆战友暨新区会战誓师大会,500名大庆采油技术骨干正式加盟吉林油田。他们不仅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大庆的管理经验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在吉林油田生根开花结果。1988年吉林油田与大庆油田在石油企业中率先携手步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学大庆、学吉化活动几十年从未间断,“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吉林石油人心中,“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成为吉林石油人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主要领导的倡导和践行
  回顾吉林油田发展历程,每个历史时期优秀文化的形成,与当时主要领导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1962年油矿下马的时候,党委书记张立业的人事关系还在省里,危难关头,他却毅然将人事关系开到了油矿,提出了“以矿养矿”的方针,和大家一起唱着《扶余是个好地方》开展生产自救。全矿上下深受鼓舞,一心要保住油矿。矿里两个月没钱给职工开支,老红军高泽生就把自己积蓄多年的1万元钱拿出来给大家发工资。文献记载:“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油矿一直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展生产。正是在这种困难时期和困难条件下,扶余油矿艰苦创业的实践造就了闪烁着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优良传统的吉林油田精神的雏形”。由于多年的省属企业,油田的投入一直不足,装备远远落后于兄弟油田,严重制约了吉林油田的发展。八十年代石油部实施超产出口利润分成的激励政策,吉林油田抓住机遇力争多超产,多分成,并提出了“省吃俭用买大件,节衣缩食谋发展”的理念。局领导告诫全体干部,油田发展了,家底厚实了,但艰苦创业的思想不能变,家大业大了,过紧日子的思想不能变。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3亿多元资金引进了数字地震仪、千型压裂车组等国内外先进设备2500多台(套)。据老同志回忆,当时机关科员出差都要经过局长批准才能报销。由于招待所条件简陋,夏季来客人的时候,局长就把自己家的电风扇拿来给客人用。无数实践证明,形成被员工普遍认同的优秀文化,主要领导言行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