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还存在着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教育、研究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源于对博物馆的基本理论缺乏研究,对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理论和运行规律缺乏了解,应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基本理论研究
为确保建成后的博物馆满足时代要求,必须强化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建设、管理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研究,强化具有本馆特色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确实搞好顶层规划设计工作。如,针对本博物馆的定位、内涵、功能、展品数质量、展陈形式、公共服务、社会效益、资金投入、开放运维等基本要素,开展系统专业的规划和论证工作[2],力避因博物馆定位不准、展品缺乏、藏品不足、收集不力、运维不善,而导致出现名不副实、展品虚缺、观众稀少、难以为继等窘况。
(二)优化展陈体系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因此,博物馆应顺应现代博物馆建设潮流,及时推陈出新,加大引进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力度,逐步优化并形成以体现本馆核心收藏的基本陈列、反映某一历史文化区域特点的专项陈列,以及特展为主要内容的陈列架构体系。当前,馆际交流展览甚至国际性交流展览逐渐增多,并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热点。此外,还应根据不同观众群体增设相应的临展项目。
(三)更新展陈方式
现代博物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只重展教,必须强化虚拟交互、沉浸式交互、体验式交互等项目的开发与展示,应顺应现代博物馆发展趋势,合理采用融声、光、电、多媒体、虚拟互动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展馆;适度运用实物场景复原、大型模拟场景、全息四维场景、全(半)景画等展陈手段。此外,还应顺应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展潮流,加强二维码介绍、虚拟导览、自动解说等手持终端的信息化改造,以及微博、微信、手机APP应用等技术的应用。
(四)改善教育方法
适应时代和观众需求,增加博物馆展教活动的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积极形成以讲解为核心,参与、交互、体验等多种教育方式为补充的教育方法体系,使观众真正从被动接受改为主动探索,从而有助于博物馆教育发生本质上的跨越,最终达成博物馆使民众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的最终教育目的。
(五)加大宣传力度
在全球化时代,博物馆要不被社会遗忘、不被边缘化,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凝练自己的文化品牌,引入市场的营销策略,通过广电媒体、平面媒体、户外广告、数字展馆、手机APP等多种手段,积极宣传博物馆的精品藏品、最新展览等动态,以获得社会与公众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提高博物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六)拓展文创产品
挖掘藏品内涵,加大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的融合程度,积极开发文创衍生产品,是博物馆增强发展能力、塑造自身整体形象的重要手段[3]。作为博物馆文化展示和教育活动的延伸,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塑造博物馆整体形象,已成为继核心展品之后的另一个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宫廷系列萌娃、中国航空博物馆推出的装备模型,就有力发挥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对本博物馆的重要推介作用。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48-49.
[2]李可可,张巧玲.我国水利博物馆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水利,2012(11):59-61.
[3]杨支军.对太原市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赴浙江省博物馆等地考察学习报告[J].文物世界,2013(5):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