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低碳经济的两难困境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徐杰 刘松青 发表于:2012-04-01 10:23  点击:
【关健词】低碳经济 两难困境 环境 资源
工业革命以降,科技日新月异,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之能力同人类不断膨胀的欲望并驾齐驱,催生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同时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暴露无遗。资源短缺、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等问题如影随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社会一次次遭到自然的报复,就像

 一、何处是家园
   机器化,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伴随一次次地革命化浪潮,人类的科技日新月异,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人类征服自然的信心显得底气十足,人类掌控自然的欲望前所未有地膨胀。人类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但依然赶不上人类欲望膨胀的速度。放眼地球,还有那个地方没有人类的足迹?还有那个地方没有受到人类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的任意宰割、挞伐、逼供、算计和攫取,已然让这片神奇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饱受戕害,满目疮痍,苦不堪言。古人曾经赞叹和吟唱的“青山不黛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似乎早已成为成年往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志也只能化作梦醒时分的一声叹息、一曲哀怨。人类自以为是的聪明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自欺欺人。
   首先从资源来看,人类200多年间的工业化进程,几乎透支了后代的资源和生态空间,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静态储量的耗竭就近在眼前,只剩数十年和百余年光景,远不够人类享受数百年乃至千万年之需。
   其次是全球变暖问题,2007年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警告,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使全球变暖很快突破2℃这个临界点,这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底线。到达这个临界点,将是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开端。[1]IPCC副主席马丁·帕里教授说:“当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在1—2℃之间,很多人遭遇水资源短缺和洪灾的风险将增加。气温升高超过2℃,产生的影响将更巨大,全球将面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疾病增多。”
   三是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从东北的松花江到南方的珠江,从东部到西部,大量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使许多河流、湖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四是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震、海啸、洪涝和强风暴,以及蔓延全球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疫情等灾害,不仅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巨大经济和财产损失,也使很多人因此而丧失宝贵的生命。
   人类发展面临的是怎样的困境。也许乐观的人会说,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得到改善和解决,至少也可以控制在人类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尽快转换航道,避开大自然即将对我们展开的清算。否则在问题未解决和改善之前,一切都将是黄粱美梦。
   二、柳暗花明又一招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在《保护地球》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呼吁世界各国尽快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化作实际的行动。[2]此后,关于环境和发展的问题的商议和探讨就成为国际会议上的家常便饭。“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和人类发展的主题。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最多只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没有有力的根据和具体切实的方案,那么低碳就是可执行、可操作、可控制的一个切切实实的构想和行动指南。这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印证和诠释。
   低碳一说始于英国2003年发表的《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学》一书。这是英国决心以能源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以更少的污染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以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初步构想。这一理念的提出,本来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但在实践的进程中,它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从当前主流学者对低碳的理解看,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3]它以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举措,这样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其实也并不新鲜,这和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和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绿色GDP,都是并行不悖的。
   低碳为何广受欢迎呢?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和气候组织共同发起的“破解气候僵局”项目先后发布了《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和《以技术构建低碳未来》的报告。报告根据气候变化的事实——当然也有不少人对此质疑——分析了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资金、技术和机制建设等问题。指出各国必须加强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展开行动,大力投入新的技术研发,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认为,如果各国当前能够关注于某些特定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那么2020年前就能够显著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开发新的技术是关键。如碳捕集与埋存、新型生物质能、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和新一代核电技术等。通过这些关键技术,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有望减少93亿吨。2050年有望减少412亿吨。[4]
   这些数据的确很具有诱惑力,虽然这些技术围绕的是气候变暖和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但是对于全球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好消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改善自然环境或延缓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现实与未来的选择,当然也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
   三、峰回路转或未知
   气候问题也好,生态环境问题也罢,其实质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从中国面对的生态环境危机来看,中国必须选择低碳之路;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从未来的经济形态来看,中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关键的选择和举措。或者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形态整体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别无选择。但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国家,作为资源匮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的国家,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居世界第二并即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5]中国能否顺利地实现低碳的转型呢?
   首先,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加速阶段,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乃是减少贫困、发展经济、满足就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从现实来看,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居高不下等都是制约中国低碳转型的重要障碍。中国要实现低碳式的发展,主要的途径只有靠节能减排,即使如此,到2010年,我国总的二氧化碳排放还会比2005年增加2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较高速度和较长时间的增长,在近期内不可能做到有效地改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