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建构主义作为西方心理学、哲学的流派之一,对教育中的学习观、知识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我们反思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身在其中并乐此不疲的教育模式:知识是什么?如何获得知识?经由过去的私塾、学堂到现在学校的班级授课,知识通过手中的书本和教师的讲解得以传达至学生,并以此循环下去。在这过程中,知识得以继承并烙上时代的印记。传统教学模式自然有着许多优点,如快速地呈现知识并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记忆,然而其缺点也日益暴露,越来越禁锢着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自由发挥。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是目前从小学到大学教育改革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与学的新设想,这些设想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范玮,2005)并结合大学本科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实际情况阐述五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想法。
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现代社会应试制度的羁绊,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没有太多的自由空间,教什么、怎么教,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时间,已经让教师们变得按部就班,缺乏激情。而学生们习惯了自小学以来填鸭式的教学,在大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跳出课本,给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讨论,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答案,那么学生反而会觉得不适应,认为这堂课老师没讲什么内容。传统教学上,课堂上教师就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所以一旦这种角色颠倒过来,学生自然会感到不习惯。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五项主要原作之首就是教师征求并重视学生的意见。在建构主义课堂中,学生的观点是教师设计课程的依据,这一点在翻译教学上非常重要。在学生来上翻译课之前,他们对翻译一无所知,有的甚至带有某种偏见。在我的翻译课堂上,曾有一名学生很直言不讳地站起来说,翻译课就讲如何翻译好了,学一些翻译技巧就行,那些翻译理论根本就没用嘛。这件事暴露出一个事实:教师在讲一些西方翻译理论时,学生是很抵触的。 如果不让他们明白翻译理论的宏观指导性作用,那么翻译理论课对学生来讲如同过眼云烟,更别谈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批判了。在翻译课堂上,赏析不同的译文是种有效的教法,而我的做法是除了在幻灯片上给出书上的“参考译文”,还会给出先上过这节课的两三个学生的优秀译文,有时再加上自己的译文,这样下来一个原文,就会配上四五个译文,但并不注明译者。这样,让学生们讨论哪个译文好,怎么好;结果是很多情况下有一半的学生会选择不是“参考译文”的译文,然后我会把大家认为本班较好的译文再打到幻灯片上。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翻译兴趣,活跃讨论氛围,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达克沃斯(Duckworth)这样描述她的教学观:“我为学生提供情景,促使他们思考,并观察他们如何做。他们告诉我如何思考,而不是我教给他们如何思考。”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观点,并尽量鼓励学生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去思考。
三、课堂的环境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课堂的原则之二是课堂活动挑战着学生的假设。学生在进入课堂时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翻译课上同样如此。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翻译课之前都有过不少汉英或英汉的翻译经历,在这些经历中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的翻译习惯,有的习惯过分直译,译出看似忠实却是语句不通甚至有悖常理的译文;而有的习惯过分意译,只注重译文语言的华丽而忽略了对原文的忠实和自己的过多创作。可以说,在翻译课堂上,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翻译习惯和风格,尽管有不少都是错误的习惯。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辩论或给出更多的材料来证实或转变学生的这些翻译习惯,支持或反驳学生的假设。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对于一些具体例句的翻译结果和想法有时候是很具有借鉴价值的,他们的某些假设也许听起来没有什么理论根据,但对于特定文本的翻译还是适用的。
要实现课堂环境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兴趣,那么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假设。建构主义者认为,不论教师多么富有魅力、教学内容多么具有吸引力,如果不能引起学生某种程度的内心共鸣,与其心里原有的假设没有任何关联的话,多数情况下学生会觉得课堂没有意思。传统的课堂活动组织时,教师是教室中唯一能够确定什么是“对”的决定者,绝大多数学生学会期望自己不受批评,抑制自己不去质疑教师的观点,这种课堂环境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建构主义教师鼓励和接纳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他们的教育使命在于使学生成为具有思考力、探究意识、能够自己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的个体。他们注重培养能够提出问题并着手分析及寻求答案的学生,这些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而不是教师或者家长,他们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或是旅途中,都能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我们需要培养的翻译人才,不是在课堂上只会按照翻译技巧或框架来翻译句子的人,而是不论何地都能够发现“翻译问题”,比如城市标语、道路指示、或者广告宣传等英文翻译。
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建构主义课堂原则之三就是教师不断提出与教学核心相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教师们承认学习者的中心地位,组织那些能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意义系统。他们更注重帮助学生将当时的观点与新观点联系起来,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整合起来,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学生掌握多少资料上。对于翻译课堂上的学生,教师当然不能完全抹去学生原有的翻译习惯,所以重点就应该放在如何将更合理和有效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融入他们已有的翻译能力体系,使他们原来模糊、杂乱的有关翻译的想法在翻译理论学习后能清晰和有序起来。当他们将来步入社会,面对真正的翻译任务时,这要比让他们多做几个翻译练习要更有用一些。任何一本翻译教材都不能概括出全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不能阐述出所有的翻译理论,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翻译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这些翻译知识也不能全部被学生所理解吸收。我们更强调的是,通过课堂的讲解和问题的提出,加上学生的翻译练习,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翻译现状,包括翻译知识、翻译能力、翻译兴趣等有所了解,进而逐步总结出自己翻译体系。正如每个学生对于同一思想内容都会写出不一样的句子,那么翻译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个翻译材料,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写出和别人一样的译文,除非抄袭。所以,我们不能要求翻译教学就像生产饼干一样,而是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大量的翻译练习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翻译观。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