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Lexicography to Lexicology: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 Dedicatedt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or its 70th Anniversary
Zheng Shu pu
(Center for 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s a part of lexicology, lexicographic practice was started in the Institute of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in the 50s ofthe last century and has continued to the present day, itsdevelopment remaining permanently parallel to lexico graphy research. The lexicographic work was deepened by terminology study in the 90s ofthe 20th century. The latter has significantly widened the scope of lexicological studies.
Key words:lexicography;lexicographic theory; lexicology; terminology
1 词典编纂之于词典学与词汇学
语音、语法、词汇是传统语言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的权重在不同语言的研究中并不一样。传统的汉语研究,在《马氏文通》问世之前,是没有语法这个概念的。但这并不是说,汉语就没有语法研究。由于汉语自身的特点,围绕“字”进行的研究,特别是虚词研究,包含了大量的语法问题。至于传统的训诂研究,可以毫不勉强地归入词汇研究的范畴。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居于统治地位的美国语言学,不承认词是一个语言单位,认为词不过是“词素的组合”,因此,对词汇疏于研究。俄国的语言学史著述说,语法研究是它的发展主线。不过,由于他们把词看作人类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研究一直受到特别的重视。词汇研究的相关学科,包括词汇学、词典学、词汇语义学直至术语学,一直是他们的语言学研究的优势学科。
这里也许没有必要花很多笔墨,论述词典编纂实践与词典学理论研究以至词汇研究的关系。但必须指出,无论就俄国语言研究的实际状况而言,还是就我们自身的体验来说,词典编纂实践都堪称是词典学理论研究以至词汇学研究的材料源泉与认识支撑。在前苏联时期,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不管是Щерба Л. В.,还是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Л.,不仅有重要的词典学理论建树,还参与过大量的词典编纂实践。这类俄国学者的名字还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大串。以其中的Ахманова О. С.为例,至1957年她撰写《一般词汇学与俄语词汇学简论》一书时为止,她已经有15年的词典编纂经验。期间由她主编或参与编纂的词典共有20个版本。其中有英俄词典10个版本,俄英词典10个版本。而她的英俄词典编纂工作又是在Смирницкий А. К.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后者也撰有词汇学的经典著述《英语词汇学》。类似这样的师承关系,在俄国词典编纂活动中屡见不鲜。这有助于俄国的上述传统得以保持与发扬。
脱离开词典编纂实践,词典学理论研究与词汇学研究,很容易沦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尴尬境地。反之,有了词典编纂实践作基础,相关的理论研究则可能不断地得到丰富的滋养,从而保持“常绿”的样态,避免陷于“灰色”。Смирницкий 认为:就实质而言,词典是最有价值、最严肃的词汇学著作。不过,词典实际上只是按某种方式排列的,并多少加工过的材料,而不是对其对象按计划实施的、概括性的描写与阐释。斯氏对词典工作的看法是客观的,也是一分为二的。他突出了词典工作的价值与严肃性,也意识到对它还有待归纳、概括与提升。
2 一脉相承 编研结合
从哈尔滨外专到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再到黑龙江大学,这里的俄语语言学研究,情况也与上述俄国的语言研究走向大体相仿。俄语语法常常成为人们的首选研究方向,围绕苏联科学院不同时期的两部《俄语语法》的翻译与引介活动,大大带动了俄语语言研究与语言理论教学,在国内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与语法的研究强势一样,黑大的词汇研究也同样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与更大的社会影响。这也许与前苏联与俄罗斯语言学的研究传统与走势不无关系。
前辈学人曾说过:“学者不可无宗主”。如果把这里说的“宗主”理解为学者的师承关系,那么,黑龙江大学的词汇研究,其宗师应该是前哈尔滨外语学院的副院长赵洵同志。赵洵是1934年入党的老干部。她首先是革命者与领导者,但同时又不脱离具体的业务工作。早在1952年,她已经开始主编《俄语成语词典》,并于1959年出版。1956年,她又提出编写《俄汉搭配词典》,但最终未能如愿。1958年,她赴莫斯科大学进修,选定的攻读方向则是词典学,并最终获得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3年,她开始组织编写《俄汉教学词典》,后因故未能完成。1982年,她又组织《苏联百科词典》中译本的译审工作。该词典于1986年出版。1986年,赵洵担任《俄汉详解大词典》的第一主编,该词典于1998年出版。
师承赵洵从事词典编写的有她的一大批学生,其中包括李锡胤、潘国民以及后来参与领导词典修订工作的陈楚祥等。李锡胤、陈楚祥教授不仅多年主持词典编纂实践工作,而且还有许多有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词典学界影响较大。但坚持词典工作最长的应该是潘国民先生。自打50年代参加工作不久,他就与词典结缘。退休前的三十多年他一直从事词典工作,退休后的十多年期间,甚至直到现在,他还在从事词典编写,由他任主编的多部词典不断问世。潘国民先生见诸于正式出版物的词典学著述并不多,可是他针对词典编写实践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等撰写的各种“细则”、“须知”、“通报”之类的“工作著述”,至少也有几十万字以上。这类偏向于实践工作总结的文字,是实际工作经验的上升,对词典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大,也更直接。由他自费编辑出版的《<俄汉详解大词典>是怎样编成的》一书便充当了前不久进行的《大俄汉词典》修订人员培训上岗的主要教材。李锡胤、陈楚祥、潘国民三人都先后获得中国辞书学会颁发的“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可谓实至名归。迄今全国范围内获得这一荣誉的学者仅二十多位。从一个地处边远的学校,从这样的学校里一个不起眼的单位,竟走出3位终身献给辞书事业的人物,这三位人物又都出自一位宗师门下,这是很值得夸耀的事情。更重要的,这里可能还蕴含着一股值得挖掘与继承的“文脉”。同时,由黑龙江大学辞书研究所编纂的《大俄汉词典》与《俄汉详解大词典》分别获得国家辞书奖一等奖。一所学校两次获得这样的殊荣,这在国内高校当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