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在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的一种媒体,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一种网络文化的产生,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即网络语言。语言交际系统的研究始于符号学,而符号学这一概念首先出现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中(Charles F. Meyer 2009)。依据索绪尔的经典语言符号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一种社会制度,同时又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Saussure, 2001:11-15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首先是一种符号系统。因此可以说网络语言是一种网络符号。利用符号学理论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能使我们了解网络如何依赖符号系统来达到交际的目的,并了解是什么使网络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媒体。
二、网络语言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这样定义网络语言: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他指的的这种网络语言是属于广义范围的网络语言。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研究中采用了这个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
三、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之能指与所指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科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问。符号学包括人类语言,而且也包括一切与于交际相关的东西例如文字、意象、交通标志、花卉、音乐、艺术等等(Charles F. Meyer 2009)。索绪尔被认被认为开创了欧洲符号学的根基,他提出了二元关系论。他认为,语言符号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两面心理实体,是二者的结合。符号系统中的意义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语言符号有个特定的形式,叫做能指,能指所传达的意思叫做所指(Charles F. Meyer 2009)。能指是符号的物质方面,即连续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所指是符号的内容方面,即概念或意义,它与能指的唯一不同点在于能指是中介物(转引自翟丽霞 梁爱民 2007)。能指和所指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内在联系。
四、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视角下的网络交际语言
(一)网络语言从符号学角度分类
何洪峰(2003)把网络语言可以分为可读符号和非可读符号两类。可读符号有语音形式,是语言系统的符号,表现形式是一定的文字系统符号;非可读的符号没有语音形式,有副语言的符号和写意符号两类,表现形式是非文字系统的符号。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这个分类是基于符号的可读与否以及是否是文字系统。
东文宣(2007)的分类与上述学者的分类方式又有所不同,她认为网络语言有以下三类:词形变异,词义变异和符号相像。
王顺玲(2008)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分为语言交际符号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语言交际符号主要来源于汉字、阿拉伯数字、英语、汉语拼音。汉字符号的构成主要有谐音式,如大虾=大侠;数字符号主要由谐音代替相应的汉字,如:7456表示“气死我了。非语言交际符号是指在传达某些语言无法表达的感受和情绪(如微笑、皱眉、怒吼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动)时所用到的非文字符号,如:(‘.‘)代表女士的笑脸。
(二)网络语言符号的特点
王顺玲(2008)认为网络语言的语言交际符号具有任意性和强制性,表现在单个语言交际符号最初的音意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次是动态性和规律性,比如“大虾”,所指为网络高手。原指一种海生动物或海产品,它的所指内容变化是根据网络游戏高手伏在键盘上打游戏时像大虾的样子而来的。可见,“大虾”这一符号意义的产生和使用过程是通过它内部的概念意义和外部的联想关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反应结果。
张玥(2007)从另外一个角度概括了网络语言符号的组合特点。各类符号系统在相互借用、合并重组成其他新的符号时基于形象、直观的出发点,利用了语码混用、缩略等方法,使得网络语言的组合富有特点。语码混用主要有汉英语码混用,如“今天下班后我们一起去shopping吧”,普通话和方言语码混用,其次是大量缩略语的使用。
(三)网络语言符号的形成原因
刘海萍则总结的原因是人们追求经济效率的要求和年轻网友蔑视传统,崇尚创新的心态(刘海萍2009)。在网人们为节省时间,人们往往采用一种缩略的办法,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创造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GG(哥哥)、88(bye bye)。
黄进认为是网络语境以及语言文化思维的要求导致了网络语言符号的形成。她指出网上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匿名基础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以自己在网上的绰号而存在,真实的身份在这里被隐去了。因此,符号的意义显得十分重要。其次网络语言的词化过程有助于揭示语言、文化、思维的关系,如“黑客”(非法闯入网络系统的人),在网络语言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而“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体现了网络语中的英汉“意合”词化过程。
(四)从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方面
陈雅(2006)从能指、所指方面对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进行对比。首先表现在传统语言能指的单纯性、统一性与网络语言能指的多样性、离散性。网络语言能指形式有图形符号、音形符号叠加、数字代码谐音、英文缩略语等多种,能指具有多样性。网络语言能指出现音形离散的特点。如“555555……”,可读数字加上不可读的图形符号,意义表示欲落泪。其次是传统语言所指的历史性、确定性和网络语言所指的当下性、模糊性。网络语言所指的当下性,指的是语言能指在某一具体网络空间、网络时间中语言符号当时所指向的特定意义。而网络语言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应用的历史时间短,积淀少、蕴涵浅,应用对象多为年轻人,意义所指随机多变,这种开放的不确定的意义指向使网络语言所指具有了蕴含多种可能在其中的模糊性。
刘艳茹(2008)认为网络语言中存在着能指与所指关系错位的现象,即网络词语的能指所表达的概念与它所选取的能指材料在自然语言中的本义不是同一的。如在网络中“潜水”是“在聊天室里一对一地长聊”。自然语言中,阿拉伯数字只是表示序号、数字、时间的一种符号。从文化的角度,有些阿拉伯数字具有一定的语义特征,如在汉语中,“8”表示“发”。但在网络交际中,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情感,“7456”表示“气死我了”。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